軌道交通展消息 隨著城市化加速,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面臨著雙重挑戰。一方面作為城市交通的新型力量,地鐵憑借著專用通道,不受城市交通堵塞影響,具有較高的運行頻率,載客量大、覆蓋城市主要區域和TOD模式加持、綠色低碳等特點,成為了普通百姓出行首選。但隨著地鐵網網絡的拓展,部分公交線路與地鐵線路的重疊,讓曾經的交通老大公交系統陷入了客流量轉移、收入來源減少的尷尬運營境地。
另一方面,地鐵軌道吸引了大量曾經的公交客流,給地鐵自身也運維帶來了不少挑戰,乘坐舒適性,故障率都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因為地鐵好處的顯而易見,全國各大城市大興地鐵基建,在乘客收入不能完全覆蓋運營成本的情況下,高昂的建設和運營成本可能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構成重大壓力。
地鐵和公交兩者都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每種模式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限制,這種看似競爭的關系,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互補關系。盡管在某些方面它們可能會爭奪同一部分乘客,甚至給彼此帶來一點運營上的挑戰,但它們各自的運營特點和優勢使它們能共同構建一個更為高效和覆蓋廣泛的城市交通網絡。如何在軌道交通的城市化進程上做到互補互容,互惠互利,利益最大化,實現兩網融合為市民提供更全面、高效、便利的交通服務是我們這次論壇要討論的話題!
在設施融合上,網友提問:
1.能否打通通往地鐵最后的一公里?做到出站口必有公交站點進行接駁?
2.特殊節假日是否有地鐵專線公交來進行疏導,緩解客流高峰?
3.除了特殊節假日,當遇到地鐵突發故障,能否有調度機制方案五分鐘調度附近1公里公交,緩解客流壓力?
4.能否在地鐵站點附近設置電動車公交車充電站,鼓勵公交系統向更綠色的運營模式轉變,在地鐵站充電接駁?
在信息融合上,網友提問:
3.調整地鐵和公交車的發車時間,確保兩者在主要站點的接駁時間最小化等候時間。通過優化調度計劃,使得地鐵站與公交車站的銜接更加順暢?
在線網融合上,網友提問:
2.能否通過政府資金補貼搭建軌道和公交信息共享大數據平臺,研發跨平臺數據軟件,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分析乘客流量和行為數據,優化線路設計和服務安排。同時,讓乘客能夠在一個平臺上計劃行程、購票和接收運行更新。
4.能否強化地鐵和公交的安全措施,包括增加監控設備、安防一體化,串聯110!實現安全聯網?
一圈看下來網友們的問題都提的非常好,這些問題可不可行?未來能不能做的更好?是否有些措施現在就可以搞起來?我們將在《軌道公交兩網融合產業發展論壇》里給出專家們的答案!關于論壇的分議題,我們將在下期公布,對此論壇感興趣的朋友,歡迎掃碼報名加入一起參與討論!
掃碼參會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