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軌道交通北翟路基地2號線運用庫的綠化屋頂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在基地屋頂綠植上鋪設了光伏板,不僅美化環境,而且產生的電能已經開始發揮作用。
據悉,北翟路基地二期的綠化光伏項目在保持原有綠化面積的基礎上,通過架高并加裝光伏發電系統,該項目的裝機規模約為2.1MWp,是上海首個將建筑屋頂綠化與光伏發電相結合的項目。該項目自2023年8月正式進場施工,12月9日成功并網發電。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經累計發電量高達86萬度。
北翟路基地光伏發電項目
與傳統屋頂光伏項目相比,該項目首次在地鐵基地綠化屋頂的基礎上建設光伏設施,因此如何在項目中實現綠化和光伏發電共融共生成為了項目團隊面臨的最大挑戰。首先要做好各主管部門之間的協調溝通。在項目實施前,新能源公司項目團隊向市容管理局提交了由專家評審的綠化實施方案,后續按此方案實施。同時,由申通集團綠化管理部門提供監管和技術支持并推進綠化改造實施,確保綠化改造滿足政府相關部門要求。
長寧區裝機容量最大的建筑屋頂光伏發電單體項目安裝了3620塊580瓦的N型雙面光伏組件
專家的方案充分考慮到了不同植物的特質。最終實現了現實中的屋頂的植物與光伏和諧共生。如在大約一米左右高的光伏板下,喜陰的麥冬長得蓬蓬勃勃,要高過那些被陽光曬著的同類。光伏板之間也有意留出縫隙,滿足麥冬對弱光的需要。想來,光伏板就像是人造的樹木,而麥冬就像是在樹下生長——小樹林中多有這類場景。由于綠化葉面有反光屬性,新能源項目團隊特地選用了雙面吸收光能的光伏組件,可讓總發電量提高2%。
根據專家方案,很多地方保留了原先的植物,同時引入了新的植物。三葉草、小灌木等參差地生長在光伏板的下方或周邊。光伏板的光照不能被遮擋,光伏方陣的布置需要繞開一些植物。為最大程度避免對生態系統的干擾,4.2萬平方米的綠地,最后只用了8700平方米來安裝光伏發電設施。
江楊北路基地光伏發電項目
不止北翟路綠化屋頂光伏項目,近年來,新能源公司積極響應政府政策,利用屋頂資源建設高質量電站。2023年新能源公司建設完工的劍川路、F1賽車場、江楊北路等基地項目,也融合創新應用理念,項目建設成果可圈可點,打造了上海首例“綠色地鐵+綠化屋頂+綠色發電”項目,在上海地鐵系統實現了輕柔組件兆瓦級應用突破,N型TOPCon高效組件應用規模在全國軌道交通光伏領域居首。
為了積極打造持續的綠色節能創新模式,2024年新能源公司將充分利用軌道交通基地資源,正緊鑼密鼓在做著12個地鐵車輛基地屋頂光伏電站的開工準備。
賽車場基地光伏發電項目
新能源公司一直在軌道交通與綠能融合上孜孜鉆研,在充分利用軌道交通上蓋屋頂方面竭力挖潛,近年來已完成建設地鐵車輛基地屋頂光伏電站20座,總裝機容量超51.3MWp(兆瓦)。年均發電量達5400萬度以上,年減排二氧化碳將超2.3萬噸,年節約標煤將超1.5萬噸。目前在國內軌道交通行業持續排行第一,持續打造“地鐵+光伏”復合型綠色企業品牌。
中國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科技和創新是必經路徑。未來,新能源公司將以貫徹落實市委書記陳吉寧在集團調研時的講話精神為引領,著力提升“四種能力”作為核心目標,充分發揮往期項目積累的寶貴經驗,繼續通過在不同場景的實驗田中探索綠能開發和實效反饋,更富智慧地運用軌道交通空間資源,讓綠色發展兼具多重收益,深入打造地鐵綠色出行模式,為國內碳達峰碳中和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