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沈陽市持續加密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建設,致力打造功能層次清晰、銜接一體高效的城市軌道交通網。“100個行業智能化轉型故事”第67期,我們走進沈陽地鐵,隨著地鐵線網的不斷延伸,沈陽地鐵如何保障線路高質量運營,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出行的需求?一起去看看吧。
沈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遼寧省省會,也是東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對遼寧和東北地區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沈陽市持續加密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建設,致力打造功能層次清晰、銜接一體高效的城市軌道交通網,提升城市品質,提高出行效率。
2010年9月27日,沈陽開通運營第一條線路沈陽地鐵1號線,截至2023年9月,沈陽地鐵已開通運營1、2、4、9、10號線共5條線路,運營里程165公里,車站122座,串聯“三站一場”,沈陽進入“空鐵聯運”時代,逐步形成“覆蓋中心城區、連接發展新區、串聯重要樞紐”的地鐵網絡化運營新局面,為沈陽市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運輸服務,拉近城市各區域間時空距離,打造“軌道上的城市”,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出行的需求。
保障關鍵通信業務穩定運營
隨著沈陽地鐵線網的不斷延伸,有力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帶動沿線經濟發展,為區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同時,沈陽地鐵也持續對1、2號線路進行升級改造,以技術創新保障線路高質量運營,目前正在從傳統Wi-Fi+TETRA模式升級為城軌LTE-M模式。
傳統的城市軌道無線通信采用2種制式(WLAN,TETRA)、4張網絡(信號,PIS,CCTV,調度)同時進行承載,面臨著諸多挑戰:
● Wi-Fi承載CBTC(基于通信的列車控制技術)控制信號易受干擾、可靠性穩定性無法保障;
● 傳統的窄帶TETRA方案只支持語音,無法滿足視頻大數據業務需求;
● 多張網絡組網復雜,建設成本和維護成本高。
城軌LTE-M(Metro)是基于4G TDD LTE技術的城市軌道交通無線車地通信解決方案,能夠很好地實現“連續、可靠、安全、不間斷”的城市軌道通信保障,同時承載CBTC、集群調度、PIS和CCTV等多種業務。極簡組網,減低維護難度,采用專用頻點和多級QOS機制保障業務安全可靠。
沈陽地鐵1、2號線運營初期采用Wi-Fi和TETRA網絡模式,分別承載CBTC和窄帶集群通信,但由于Wi-Fi采用共享頻譜抗干擾性差、TETRA網絡互通性差,且兩張網絡運維復雜,所以在可靠性、功能性與運維成本方面亟須升級。
車地無線通信系統新升級
在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中,CBTC和集群通信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可共同保障地鐵的行車安全和可靠調度指揮。沈陽地鐵于2019年和2020年分別開通運營的9、10號線,主要采用LTE-M來承載CBTC業務,自開通運營上線以來,車地通信狀態穩定、列車運行狀態良好。借鑒沈陽地鐵9、10號線的經驗,并根據《沈陽地鐵通信系統線網規劃》對于無線通信系統的整體規劃,在1號線的車地無線通信系統的升級改造中,采用一張城軌LTE-M網絡來統一承載CBTC和集群通信。具體來說,相較于傳統方式,LTE-M將在三個方面為沈陽地鐵1號線帶來全面的提升:
首先,LTE-M采用了專屬的1.8G無線頻段,有效避免了公共頻段之間的相互干擾,實現了在高速行駛狀態下的平滑切換,從而保障了車地通信信號的穩定傳輸。
其次,LTE-M成功實現了從窄帶集群到寬帶集群的升級,不僅具備音頻功能,還提供了視頻等多媒體通訊功能,有效提高調度效率,實現核心生產網2張變1張,為軌道線網調度通信互聯互通提供了網絡基礎。
此外,LTE-M采用了單基站覆蓋1.2公里的方案,相較于傳統WLAN、TETRA方案減少了超過80%的軌旁覆蓋設備數量,這大大降低了后續運維的難度和成本,提升了網絡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沈陽地鐵通過一張LTE-M網絡承載地鐵的CBTC業務和寬帶集群業務,構建極簡、安全、可靠的城軌車地通信專網,保障列車運行安全,列車控制信息的實時傳輸也提高了列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進一步減少了因車地通信受擾導致的延誤和事故風險,更好為乘客提供了更加高效、安全、舒適的出行體驗。
當前,沈陽地鐵為了解決當前通信系統的升級需求,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通過攜手華為筑牢數智底座,向車地通信的新技術、新場景持續演進,確保關鍵通信業務穩定運營,助力多層次軌道交通一體化發展,推進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
自2013年全球第一條LTE-M線路上線以來,華為智慧城軌LTE-M解決方案已經在全球120多條軌道交通線路中得到應用。沈陽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與華為共同打造城市軌道交通行業智能化標桿,構建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運輸網,打造便捷高效、智慧先進、宜居宜業的國家現代綜合樞紐城市,引領沈陽現代化都市圈高質量發展。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