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項目建設是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在廣東省發改委公布的《廣東省2024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中,廣州多個項目在列。南方都市報廣州新聞部推出“項”新力系列報道,解碼和廣州有關的省重點項目,觀察項目對推動廣州、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敬請垂注。
5月26日,廣東城際“四線”貫通運營,一線串五城,至此由廣州地鐵集團運營的城際鐵路里程將達318.6公里。
隨著廣州軌道交通的加速建設,與其他城市的高頻融合,“地鐵+城際”復合巨型網絡正推進廣州“灣區一小時通勤圈”大步前進。
坐城際如坐地鐵,無需提前購票,隨到隨走,刷碼進站……一個新的軌道時代悄然到來,不知不覺中改變著大家的出行方式。這種“無縫”鏈接的交通體驗,讓大灣區的城市群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灣區新貴
東西大動脈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區域間的互聯互通,從雙城到多城,從耗時長到快速達……14年前,當國內首條跨城地鐵廣佛地鐵在地下穿梭的時候,人們可能想象不到,列車會從廣佛到深莞,接下來還將去到珠江西岸,大灣區越來越像“一座城”,可實現一票互達。一張互聯互通的“軌道上的大灣區”線網格局越來越清晰了。
什么是四線貫通?新開的2條城際線路將與已開通的佛肇城際、莞惠城際首尾相連,實現“四線”貫通運營,形成一條全長258公里、全線39座車站、橫跨5座城市、呈東西走向的交通大動脈,充分發揮廣州核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將佛山、東莞中心區納入廣州半小時通勤圈,肇慶、惠州中心區納入廣州一小時通勤圈,加速形成大灣區軌道交通新格局。
四線貫通后,地鐵與城軌無縫鏈接,市民搭乘城際鐵路將與地鐵一樣便捷,逐步實現一張車票快速換乘灣區軌道,出行更便捷。
“目前,大灣區城際線路主要是南北走向,從廣州到深圳、珠海等地。四線貫通,灣區新添東西走向大通道,并且實行地鐵化運營?!?span id="Info.116.01668">華南城市研究會創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表示。
“這條線路能夠把廣佛莞多地的地鐵、火車站等交通樞紐有機串聯在一起,提高這些樞紐的轉乘效率和服務半徑?!币晃簧钊胙芯恐槿浅请H的業內人士表示,位于廣州南站的城際番禺站,更像是廣佛肇莞惠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節假日遠途來到珠三角的乘客,可以在廣州南站進行中轉,繼續前往其他城市,隨到隨走,刷碼進站,不用擔心買不到票。
“城”來“城”往
廣州加強中心城市輻射作用
通勤廣佛肇、來往深莞……在粵港澳大灣區,得益于交通的互聯互通,每天有數百萬居民需要跨城通勤。
2023年度廣州市交通運行數據顯示,廣州區域中心地位顯著,與灣區其他城市間聯系強度超過2019年。目前,廣州與全省各城市之間每天的出行量344萬人次,占全省跨城出行總量的37%,這個數據在省會城市中穩居榜首。
放眼大灣區,廣州與灣區城市間日均出行307萬人次,相比2019年增長6%,占灣區城市間出行比例的44%,是深圳的1.4倍。
跨城通勤人口方面,廣佛間達到36萬人,相比2019年增長8%。廣莞、廣深間日均出行量分別為49萬人次和21萬人次,相比2019年分別增長6%和7%,廣州與灣區東岸城市聯動進一步加強。
全線設39座車站,其中,廣州5座車站、佛山9座車站、肇慶6座車站、東莞12座車站、惠州7座車站,列車最高運行時速為200公里。大灣區11個城市中,四線橫跨了5城,多地時空距離更近了。
為滿足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線路全面啟用“站站停+大站快車”公交化運營模式,執行“肇慶站-小金口站”和“佛山西站-小金口站”交路,平均行車間隔為26分鐘?!罢菊就?大站快車”的公交化運營模式是廣州地鐵應用在長線路地鐵上的行車組織模式,如廣州地鐵18號線、21號線等開行的“快慢車”。
有讀者好奇,四條城際線路與廣肇、廣惠城際是什么關系?可以這么理解,在四條城際“合體”形成一條大動脈以后,以廣州為核心,向東輻射是廣州到惠州,向西輻射是廣州到肇慶,“分身”出來了廣肇城際和廣惠城際,而這也恰恰體現了廣州要謀劃加強與周邊城市的鏈接輻射的野心。
“城際地鐵”
大灣區出行更緊密、更高效
大灣區“城際地鐵”來了,跨區出行“無縫”鏈接。
“軌道同城”,廣佛地鐵算是先例。它是國內首條跨越地級行政區城際地鐵,2010年11月正式開通,貫穿廣佛兩市5區,1小時內快速通達,多年來超過半數客流為廣佛候鳥通勤客。
覆蓋珠三角地區50多個鎮街,串聯起肇慶新區、佛山新城、廣州南站商務區、東莞松山湖、惠州西湖等多個城市核心區和重要組團,并與廣州、佛山、東莞等地10多條地鐵線路高效換乘……備受關注的是,此次貫通的4條城際都是穿城而過,它的作用類似廣佛地鐵,模糊了各個城市之間的行政邊界,對于城市群內的商務、旅游等生活提供非常大的便利,也使得沿線一些地方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胡剛指出,一直以來,廣佛肇城際是到廣州西部的荔灣,莞惠城際則到天河廣州東站。四線貫通以后,肇慶、惠州等地旅客直達華南地區最大樞紐——廣州南站。京廣、廣深港、貴廣、南廣和廣珠城際多條高鐵線在廣州南站交會。廣州是全國唯一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均有延伸出省高鐵干線的城市,廣州南站+番禺站的組合,等于是最大的高鐵+城軌+地鐵交通樞紐,將會帶來更大的客流。
“此外,它的開通對番禺特別有利,特別是番禺的北部,更加主城區化?!焙鷦傊赋?,目前番禺北部規劃有廣州足球公園,足球公園緊鄰全國客流量最大的高鐵站廣州南站,城際番禺站處于漢溪大道南站+長隆+萬博商圈重要板塊,區位、交通、流量,帶動生產要素和資源的流通和集聚,促進區域經濟增長。
“它既不像高鐵,也不像地鐵,是高鐵和地鐵之間層次的一種補充,助力珠三角都市圈城市群發展的新模式?!鄙鲜鰳I內人士指出,現在的城鎮格局早已不是一個城市一個城市之間獨立的存在,而是一個連綿不斷的城市帶、城市群。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傳統的地鐵發展模式和高鐵的發展模式,不足以面對現今的這種城市群的發展模式。因為,因此需要城際鐵路這種制式來豐富軌道交通的層次。
不過,四線貫通后城際鐵路仍未能深入廣州市區 ,但未來隨著南珠(中)城際的建成開通、并與廣州地鐵18號線實現兩條線路貫通運營后,城際線路將深入廣州市區。此外,作為廣佛環線其中一段的廣佛南環如今已通車,待廣佛環線最后一段廣佛東環建成后,廣佛環線項目正式成環,該項目將進一步串聯粵港澳大灣區城際軌道線網,連通白云機場、廣州南站、廣州北站、佛山西站。同時廣清、穗莞深、佛肇、佛莞等城際未來會接入到廣佛“大環線”中,推動大灣區資源互聯互通互享。
創新模式
廣東“試水”軌道交通深度融合
四線貫通的背后,是城際軌道和城市軌道運營權的貫通,是廣東持續探索軌道交通多元融合發展的一大創新。
四條城際線路均由廣州地鐵集團建設和運營,其中,珠三角城際軌道公司負責建設、廣東城際運營公司負責運營管理。這與傳統印象中城際鐵路由國鐵集團運營不同的是,由地鐵公司來運營城際鐵路,在全國來說算首例。
珠三角城鎮密集,土地資源有限,城際鐵路網的建設觸及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主體。10多年來,珠三角城際鐵路建設在不同階段經歷了不同的機遇和挑戰。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發布,珠三角城際鐵路建設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兑巹澗V要》明確提出要推進多種軌道網絡融合發展、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為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
2019年,廣州地鐵全資子公司廣東城際鐵路運營有限公司正式揭牌,主營業務為城際鐵路旅客運輸。廣州地鐵集團成為了國內首家承接城際線路運營的地鐵公司。2020年初,廣東城際公司開始招聘動車司機,為城際鐵路開展籌備工作。
此后,珠三角城際的管理權移交至廣州地鐵,這是近年來廣東省持續推進鐵路建設運營投資體制改革的一個里程碑。
2021年,廣州地鐵在廣清、廣州東環城際鐵路積極探索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模式。2024年1月,廣州地鐵在城際運營再次取得突破:實現莞惠、佛肇2條城際線路割接及運營管理。如今“四線”正式貫通運營。
有序推進廣佛西環建設,建成琶洲支線、廣佛東環、廣清南延段……未來幾年是城際鐵路的收獲期,各個城市的地鐵和高鐵站都會因為城際鐵路串聯起來。珠三角會越來越像一個城市,越來越向東京灣區靠攏。《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批復的線路也將陸續開工建設,廣州與佛山、中山、東莞、深圳、清遠、惠州等城市的軌道銜接,將按照“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的運營模式,加速與相鄰城市的各重要組團緊密聯系。
今年,廣州地鐵將繼續發揮重大項目壓艙石的作用,全面推進在建的23條共654公里的地鐵和城際線路的建設,加速推進“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
面向大灣區,廣州正在建設更高效率的區域交通網絡。近日對外發布的《廣州市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2023-2035年)》(下稱《規劃》)提到,廣州要構建多網融合的軌道網,即構建由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快線A、城市軌道交通快線B及城市軌道交通普線深度融合的多層次軌道交通系統,積極推進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項目落地,力爭2035年建成1000公里城市軌道網。
當前,大灣區城際鐵路的建設正在朝著新的路徑前進,奔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