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首只聲學環保新股九州一軌(688485.SH)于5月27日舉行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董事、總裁曹衛東,副總裁兼財務總監李秀清,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張侃就公司發展情況、經營情況和戰略規劃與投資者充分溝通交流。
立足研創?實現軌道數字化轉型
在業績會上,投資者對“聲紋在線監測與智慧運維系統”的開發進展以及全國運用情況表示關注。對此,公司答復稱“公司聲紋在線監測與智慧運維系統已完成核心技術研發和軟硬件開發工作”。
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張侃同時表示,“軌道聲紋在線監測與智慧運維系統”中包含的軌道聲紋(斷面)在線監測系統自2022年開始已應用在北京、鄭州、蘭州、天津等城市的多條線路,部署軌道監測斷面近40個。工務智慧運維管理信息系統已在天津、鄭州、許昌、蘭州、杭州、紹興、寧波等7個城市21條城軌線路開展工作。車載軌道聲紋監測系統(便攜)已為北京、上海、天津、鄭州、許昌、蘭州、紹興、寧波、嘉興等9個城市近30條線路提供了軌道動態不平順檢測分析專項服務。
九州一軌在介紹核心競爭力時表示,公司堅守聲學基礎學科領域研究,將聲紋技術應用于城軌工程的全周期管理,通過環評、設計、建設、運維,以及“軌道聲紋在線監測與智慧運維系統”將全價值鏈融合,逐步構建聲紋數據技術“護城河”,實現軌道數字化轉型新進程。
“軌道聲紋在線監測與智慧運維系統”從聲紋檢測內部環節出發,融合聲紋信息升級、聲紋數據處理、算力、人工智能等新的生產要素。數字經濟浪潮是全球發展的大趨勢,九州一軌通過發揮數據要素價值,培育新質生產力,在聲紋診斷開發業務上展現巨大發展潛力。
對于國家工程技術中心的進展,公司董事、總裁曹衛東表示,截至2023年末,公司重點推進國家工程技術中心的建設工作,完成了國家工程技術中心未來3年工作規劃方案及管理制度草案的編制工作,同時調整和優化了公司組織架構,明確了各研究方向負責人及其分工,并聯合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城市軌道交通數字化建設與測評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單位舉辦了“寧靜軌道交通—低噪聲振動基礎設施技術創新與發展論壇”等行業活動。后續,公司將持續關注本領域技術發展動態、環境管理需求和行業標準,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注重成果工程化和產業化,按期完成國家工程技術中心的各項建設任務。
此外,九州一軌2023年度報告顯示,2023年,通過對微孔聚氨酯彈性減振墊配方和制備工藝的研究,公司開發了多款適用于軌道和建筑物基礎隔振的減振墊,并通過了第三方性能檢測,取得第三方檢測報告。
隔振器業務增長強勁??擬增中期分紅
2024年第一季度,九州一軌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2%。對于營收增長的原因,公司董事、總裁曹衛東表示,2024年一季度各地政府對在實施的軌道交通項目加快建設進度,公司供貨量及完成的訂單較2023年同期有較大的增長,其中隔振器相關產品完成頂升11.7公里,較2023年一季度增加了7公里,同比增加149%。
值得一提的是,九州一軌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若公司2024年盈利且滿足現金分紅條件,公司擬于2024年半年度報告披露時增加一次中期分紅。2023年度報告顯示,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0.5元(含稅),擬派發現金紅利為7,409,796.50元(含稅),占母公司報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潤5.02%。
重視投資者回報的前提是做好公司經營。在回顧運營情況的同時,曹衛東還向投資者介紹公司發展戰略,一方面公司將聚焦主營業務,強化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與投資者共享發展成果,重視投資者回報。
據曹衛東介紹,2024年,公司將結合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產業發展政策和行業周期性特征,在聲紋研究、聚氨酯新材料等方面發力,夯實城軌市場占有率的同時積極培育新興業務板塊,優化營收結構。
業務拓展方面,現階段,“軌道聲紋在線監測與智慧運維系統”以試驗線、科研課題或者咨詢合作的形式已應用于多地城軌線路。2024年公司將力爭實現該系統首臺套項目的落地,為營收和利潤作出貢獻的同時以首臺套項目為錨點和示范項目,加速全國推廣力度,實現新的業績增長點。
此外,公司將加大聚氨酯新材料的研發創新,完成多配方調試工作,加速廣州聚氨酯智能研發生產基地的投產,實現軌道聚氨酯減振墊和建筑聚氨酯減振墊的量產。并且,以聚氨酯減振墊及高速鋼彈簧減振系統為抓手,拓展市域郊鐵路的減振降噪市場,擴大市場份額。
生產制造方面,為實現公司深化改革、降本增效的戰略目標,完成鋼彈簧浮置板項目相關產品委外加工任務的收回工作,新建河北生產基地,以快速補充產能,降低綜合生產成本的同時滿足全年鋼結構類產品的市場需求。
科技研發方面,公司將按照國家生態環境部的指導要求,完成新一年國家工程技術中心的建設工作,從技術裝備創新平臺、自動檢測創新平臺、智慧維保創新平臺、升級改造創新平臺、技術標準支撐平臺等五大技術研究方向入手,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以科技創新驅動企業核心競爭力。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