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東六環入地改造工程西線隧道盾構施工取得重大進展:“京華號”盾構機掘進突破3800米,連續成功下穿京哈鐵路、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這兩個特級風險源。
6月8日下午,記者來到東六環入地改造項目施工現場。從地面乘坐直梯,順著盾構機始發井,來到位于地下26米的隧道內。以往,記者步行十來分鐘即可抵達盾構機駕駛艙位置;這次采訪,施工方特意安排了1輛純電動代步車。“現在盾構機離始發井已經超過3800米了,步行實在是費時費力,為了方便,工作人員上下班都得坐車。”駕駛員說,這輛車是用吊車吊到隧道內的,還特意在隧道里安了充電樁呢,“這車再回到地面,就得是隧道貫通時候啦!”
記者乘車發現,這條隧道并非完全筆直平坦,而是帶有一些大角度的彎道、小角度的上下坡。由于路面上還未攤鋪瀝青,而且安裝有減速裝置,所以會讓乘客感覺稍有顛簸。隧道上方以及兩側黃色、白色的粗壯管子,是施工方的專業設備,在正式通車前會統一拆掉。
為什么要把東六環改造到地下?
首發建設公司東六環項目管理處專業工程師郭琪說,南北向穿通州城區而過的東六環,宛如一把尺子,將城市分割成了兩片,城市副中心規劃上的各組團之間,東西向主要道路大多成了“斷頭路”,很容易形成堵點。“東六環入地后,除了緩解擁堵,還能帶動周邊商業、運輸業、加工業的迅速發展,尤其是組團之間的連接處,將發展成為工商業和服務業的集中地帶。”郭琪說,從經濟效益上看,項目建成后將改善由于堵車造成的油耗、汽車尾氣排放、貨物資源的損失等現狀,遠景預計,20年后可節約燃油總量7千萬升以上。
隧道貫通后,現有的東六環路會拆除嗎?
在六環路副中心段部分改造為下穿隧道后,城市副中心將依托入地段現狀路基及六環路兩側綠地,建設貫穿副中心南北的六環高線公園。
城市副中心組織編制了六環高線公園及周邊用地總體規劃方案,建成后,六環高線公園將成為東西縫合、南北貫通、上下一體的世界級城市公共活力空間。同時,作為創新發展軸的核心地帶,六環高線公園將引導兩側城市功能聯動發展、向心聚焦和創新匯集。今年4月29日,城市副中心面向全球發布六環高線公園征集公告,已收到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法國、荷蘭、日本、新加坡、中國香港等9個國家和地區的90家設計單位的報名申請文件,業內響應熱烈。近期將組織專家進行資格評審,確定應征團隊,計劃9月份完成方案征集工作。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