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北京,地鐵已經與城市生活深度“綁定”,幾乎每一條主干路的下方都有與之對應的地鐵線路,在新興地區,城市也正沿著軌道和車站鋪展開來,構建“站城一體”的生活。
每條地鐵在建設完成、投入運營后,其在規劃立項、設計施工等過程中的各項信息都將被歸納整理,以“工程檔案”的形式進行專門收錄,這些資料會為日后的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在6月9日國際檔案日來臨之際,新京報記者探訪了京投公司的“地鐵工程檔案庫”,這里存放著13萬余卷的紙質地鐵工程檔案。2024年,京投資產公司啟動了存量工程檔案數字化加工試點工作,其中,文件類掃描頁數約1500萬頁,圖紙類掃描頁數約135萬頁。隨著檔案數字化的推進,檔案借閱流程也將優化,從以往大約7個工作日縮減為幾個小時。
兩座庫房存放13萬余卷地鐵工程檔案
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836公里,車站490座,其中換乘站83座。2023年,北京城市軌道交通客運量達到34.54億人次,日均946.23萬人次,工作日日均客運量1079.64萬人次。
面對如此龐大的城市軌道交通體量,其工程檔案的規模同樣是“海量”。北京軌道交通工程檔案(以下簡稱“工程檔案”)是軌道交通的重要數據載體,不僅是對工程項目建設、運營、維護的詳細記錄,也是工程質量、安全、合規的重要保障。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京投資產公司管理的工程檔案已有13萬余卷,分別存放于蘇州胡同庫房和大興庫房,其中蘇州胡同庫房存放4號線、5號線、6號線、7號線等20條線路的基建文件2萬余卷;大興庫房存放4號線、5號線、6號線、昌平線等25條線路的基建、施工、監理、竣工圖等工程檔案11萬余卷,均以紙質檔案形式保管存放。
這些工程檔案文圖兼備,包括軌道交通建設過程中的立項決策文件、開工文件、施工記錄、工程竣工資料、困難及解決方案等各類資料。
“檔案中有不少獨一無二的記錄,也是項目成功的關鍵要素,體現了參與者的智慧和汗水,還有許多珍貴檔案見證了北京軌道交通乃至城市建設的發展,具有極高的珍藏價值和參考價值。”京投資產公司工程建設部經理韓嵩告訴記者,地鐵線路雖然已經開通,但工程檔案依然有重要價值,不管是新線建設、既有線路改造,還是與地鐵可能產生關聯的建設施工,在規劃建設過程中都需要借閱檔案、查詢資料。
地鐵工程檔案最早可追溯至“復八線”建設
6月5日,記者來到位于大興區的地鐵工程檔案庫房。在這里,一份份檔案像書籍一樣被整齊碼放在可移動的檔案柜中,這里接待最多的訪客就是地鐵的建設者和運營企業的工作人員,有時候遇到一些拿不準的資料和數據問題,他們都要來這里的“故紙堆”中尋找答案。
記者了解到,北京的地鐵工程檔案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紀80年代的復八線建設。談到“復八線”這個名字,很多市民可能會很陌生。實際上,北京地鐵“復八線”就是北京地鐵1號線的東段,線路西起復興門站,東至四惠東站(原名八王墳站),全長13.59公里,共設置11座車站,截至目前,“復八線”已經運營24年。
這些檔案詳細記錄了早期軌道交通工程建設的全過程,涵蓋工程建設的思想、技術、材料選擇、施工方法等,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工程特點和科技水平。雖然許多早期工程技術和材料已不再使用,但這些早期工程檔案是當代建設者了解軌道交通工程發展脈絡、探索技術演進歷程的重要依據。
為更加系統地管理工程檔案,充分發揮工程檔案在軌道交通投資、建設、運營等各環節的重要作用,京投資產公司與業內各單位充分研究,已初步搭建起適用于工程檔案收、管、存、用各環節的制度體系。檔案工作人員依據相應制度開展工程檔案年度驗收、借閱利用等工作。
2023年,檔案工作人員共驗收20條線路檔案11369盒,全年檔案驗收完成率100%;提供檔案借閱利用160人次,相當于每兩天有1人次查檔利用,涉及檔案6947頁,為規劃設計、建設管理、運營管理、資產經營、土地開發、四網融合等軌道交通全鏈條工作提供判斷依據和信息支持。
今年啟動存量軌道交通工程檔案數字化加工試點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檔案工作環境、對象、內容發生巨大變化,迫切要求創新檔案工作理念、方法、模式,加快全面數字轉型和智能升級。
韓嵩告訴記者,為解決紙質檔案檢索量大、易丟失受損、利用效率低、紙張老化等問題,京投資產公司將紙質檔案轉化為電子數據,實現工程檔案的數字化管理。“其實從2021年開始,北京的地鐵新線路就已經實現了數字檔案和紙質檔案同步存儲,更加方便后期的檢索查閱。”
2024年,京投資產公司將啟動存量工程檔案數字化加工試點工作,并在完成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穩步推進總體存量工程檔案數字化。記者注意到,目前,北京一些地鐵線路的工程檔案已經完成了數字化檔案的建立,相關人員查詢信息可在專用系統內檢索。
相比紙質檔案,電子檔案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減少資源浪費,利于對檔案原件的保護;在確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大大提高檢索效率,減少人工操作的失誤;通過圖像處理技術可以修復和優化圖像質量,使文字和圖像更加清晰易讀。此外,借閱流程也大為簡化,以往大約7個工作日的借閱流程將縮減為幾個小時。
為滿足工程檔案信息化建設需要,京投公司正在籌劃建設軌道交通數字檔案中心,目標是建立一個場地、信息化基礎設施、系統齊全的數字檔案館。包括新建建筑面積達5760平方米的檔案中心大樓,完成檔案庫房設備集成、庫房環境監測系統集成等功能;部署檔案系統信息化設備基礎設施,支撐數字檔案系統的搭建和運行;部署專網環境的工程檔案系統,在線提供工程檔案的整理、檢查、移交接收、入庫和利用功能,目前數字檔案系統相關模塊已陸續上線試運行。數字檔案中心建成后,將有效緩解工程檔案存放空間緊張的問題,推動工程檔案數字化管理工作全面開展。
下一步,京投公司還將積極引進技術,構建高效、便捷、安全的軌道交通工程檔案管理體系,實現檔案信息的高效利用和安全傳遞,促進北京軌道交通工程檔案領域的信息化建設。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