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我們的地下工程積木世界。我們這支由眾多工程師、行業專家、資深學者組成的裝配技術團隊,依托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綠色與安全建造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聯合“產學研用”多家單位,包括高等院校、設計研究公司、地鐵建設公司、施工企業、材料生產企業等,從基礎研究、關鍵技術、裝備系統、應用示范等多環節,系統性研發并成功應用了地鐵車站預制裝配建造技術,在基坑里面搭建工程積木。
技術起源
我們的創新技術起源于一個寒冷的世界,中國的東北地區長春市,冬季冰天雪地,最低氣溫可達-25 ℃,工程建設冬歇期4-6個月,我們需要想辦法解決寒冷季無法施工的問題。
我們從小朋友玩的積木搭建游戲中得到啟發,想到了一種全新的工業化建造模式,即工程所需的全部構件均在工廠批量生產,運至現場基坑內,像“搭積木”一樣進行拼裝,快速組裝成車站結構,最大限度地減少現場建筑活動。
“搭積木”裝配
以我們建設的長春地鐵西湖站為例,車站除兩端區間工作井之外,中部的標準段采用裝配式結構,裝配段長246m。車站為地下兩層單拱大跨隧道結構,結構寬度20.5m,高度17.45m,襯砌標準結構環由環寬2m的7塊大型預制構件裝配而成。構件之間采用榫槽式接頭,干式、快速、可靠連接,并進行接縫密封防水。環內構件之間設置螺栓進行輔助連接,縱向環與環之間采用預應力鋼筋逐環張拉鎖緊。
施工步序:
①在開挖好的基坑底部施工精平條帶作為底板構件的拼裝基面,安裝首環拼裝定位鋼結構框架。
②首環構件拼裝。
③首先拼裝底板中部構件,再拼裝底板角部構件,底板肥槽填充,拼裝若干環底板構件,肥槽同步填充。
④安裝臺車。
⑤拼裝側墻構件加側向限位支撐,頂拱兩塊構件在臺車上組合后拼裝,施作側向限位支撐,首環構件封閉。
⑥依次推進拼裝作業,至一定長度后,啟動接頭注漿工作、側墻肥槽和拱頂回填工作。
⑦車站出入口開口部位采用預制環框結構,隨主體結構裝配同步拼裝。
⑧同步推進構件裝配、接頭注漿和肥槽回填作業,直至車站襯砌結構裝配結束。
⑨車站內部的立柱、縱梁和中板結構,根據工程具體情況,可采用預制構件,隨襯砌結構的裝配同步安裝;也可采用現澆混凝土結構,在襯砌結構裝配完成后施工。
這樣,一座龐大的地下二層裝配式車站結構就快速建成了。
應用效果
已建和在建的裝配式地鐵車站施工期間未發生任何安全事故,車站運營后結構安全可靠,未出現結構滲漏水現象,使用效果很好,其中長春地鐵興隆堡站被評為中國十大最美車站。
這項創新技術最初是為解決長春市嚴寒冬季無法施工的問題而研發的地鐵車站工業化建造方法,但工程實踐證明,在其他各種環境條件下,我們的創新技術在高質、高效、安全、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與一座同等規模的現澆車站相比:結構不滲不漏,工程質量高,耐久性好;施工工期可節省25%~30%,施工現場工人減少85%~90%,節省鋼材25%,綜合碳排放減少19.6%;現場無鋼筋綁扎、模板架立、混凝土澆筑等作業,施工噪聲和粉塵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環保優勢突出。
創新技術已大規模成功應用,技術成果得到充分的驗證:截止目前,用我們的創新技術已建和在建的裝配式車站數量達68座,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規模最大的裝配式車站集群。該項技術還在公路隧道、鐵路隧道、大直徑電力隧道、深大豎井等其他工程領域得到拓展應用。
技術創新性
①首次研發基于干式接頭連接的全預制裝配式地鐵車站結構理論和設計方法,創建了明挖裝配式隧道結構應用力學理論和設計技術體系。
我們的創新技術可以幫助世界嚴寒地區解決工程建設難題,與此同時,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環境保護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21世紀,開發環保型結構物、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大膽研發可持續的創新技術成為我們工程建設者的使命和努力的目標,我們將不斷努力,繼續探索,讓這項優勢技術發揮更大的作用,創造更高的價值。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