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7日,南昌地鐵2號線架修項目南延線首列架修車輛順利交付。
南昌地鐵2號線架修項目南延線電動列車共計12列,于2019年6月投入運營,目前運營年限已達5年,運營里程數已超55萬公里,到了架修的關鍵時期。在南昌地鐵2號線一期車輛架修基礎上,公司組織專業維修團隊,進行差異性分析,科學修訂架修方案,消除列車故障隱患,確保列車符合驗收標準,為列車安全可靠運營保駕護航。
一專多能——搭建架修專業團隊
2024年公司同期開展南昌1、2號線延線新造項目和南昌2號線南延線架修項目。為保障項目按期順利開展,技術部提前做好人員規劃,組建架修技術團隊,以“傳幫帶、老帶新”的方式做好架修人員的培訓及能力知識儲備。為應對南昌2號線南延線項目人員緊缺、沒有周轉車、首次維修龐巴迪牽引系統等諸多挑戰,架修技術團隊借鑒一期車輛架修項目經驗,按照架修技術管理體系,完成總體工藝方案策劃、工藝布局等多項工作,編制及升級工藝文件、質量檢查卡等指導文件,確保檢修不漏項,工藝要求、質量標準細化落實到每個系統部件。
攻堅克難——拿下牽引輔助系統
南昌地鐵2號線南延線是南昌地鐵首條應用龐巴迪牽引系統的線路,而承接檢修的是株洲中車時代電氣公司。根據項目委外技術條件及架修規程,牽引、輔助系統必須按原型檢修,架修更換的零部件須采用原廠部件,這對各硬件和軟件的測試和檢修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工藝、質量從牽引電機首檢、文件編制、模塊測試到整車組裝的質量進行了精準卡控。從籌備階段到首列車完成,通過制定架修工期計劃、開展項目例會、實時跟蹤開口項整改情況等工作,成功完成牽引輔助系統首列車架修。
牽引輔助系統檢修完成順利安裝
披荊斬棘——順利完成首車試制
首列車試制過程中,技術部派駐裝配、車電、調試技術質量人員全程指導生產工作,確保檢修質量與進度,同步進行工藝文件等指導文件的驗證及寫實工作。為縮短架修周期,根據現場驗證情況對工藝流程進行優化,縮短檢修周期,進行資源均衡分配,保質增效。同時為做到降本增效,在架修場地開展受電弓自主修,由于場地和人員的變動,給本次檢修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從弓體的拆卸、修前實驗、分解到最小可更換單元、必換件更換、部件探傷到整個功能性實驗完成均由生產人員實地操作,質量人員現場把控,在維修過程中大家不斷吸取經驗,完善檢修流程,不斷“開源節流”、“修舊利廢”,從而達到保證車輛穩定運行,降低維修成本,提高自主修能力水平。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