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武漢至黃岡市域鐵路前期工作,積極謀劃仙桃至潛江城際鐵路,規劃對接仙桃至武漢市域(郊)鐵路,主動做好仙桃高新區與武漢軌道交通對接前期工作……日前,《黃岡市推進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2022年度工作要點》和《仙桃市融入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發布,兩地均提出要對接武漢軌道交通。
■ 推進武漢至黃岡市域鐵路前期工作
記者了解到,根據《黃岡市推進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2022年度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黃岡將謀劃推進88個同城化項目,總投資3536.04億元,積極建設武漢城市圈重要產業功能區、創新成果轉化區、品質生活服務區和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協同發展區。
在交通同網方面,《要點》提出,加快推進武漢至黃岡市域鐵路、京九高鐵阜陽至黃岡段、麻陽高速北延、武漢至黃梅高速、英山至黃梅高速、鄂黃第三過江通道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武漢經羅田英山至安慶高鐵,鄂州至羅田鐵路項目納入國家層面規劃。
加快建設燕磯長江大橋及連接線、武漢至紅安高速、武英高速石橋鋪互通等重點工程。加快開工蘄太高速蘄春東段、沿江高鐵武漢至合肥段。
開通紅安至黃陂、團風至新洲等城際公交,推進武岡城鐵市域化改造。
黃岡市下轄的紅安縣,也在積極謀劃對接武漢地鐵。今年初,紅安縣人民政府與武漢地鐵集團簽署《武漢紅安市域(郊)鐵路工程建設框架協議書》。根據初步規劃方案,武漢紅安市域(郊)鐵路工程串聯紅安經濟開發區與前川新城、長江新區副城及臨空副城;與武漢軌道交通7號線、14號線和前川線銜接換乘,快速聯系天河空港樞紐、漢陽高鐵站兩大綜合交通樞紐。實現紅安1小時到達城市副中心。
■ 謀劃仙桃高新區至武漢軌道交通
《仙桃市融入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仙桃將主動接受武漢經濟輻射和創新帶動,加強區域合作,提高相向發展動力,完善協同發展機制,共策劃了25項重大事項,8項重大改革措施,策劃了33個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476.7億元。到2023年,武仙同城化發展水平顯著提高,仙桃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1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0萬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3%。
《方案》提出,加快推進武仙城際鐵路向洪湖、監利延伸并爭取啟動建設,積極謀劃仙桃至潛江城際鐵路,規劃對接仙桃至武漢市域(郊)鐵路,主動做好仙桃高新區與武漢軌道交通對接前期工作。
加快推進武漢至松滋高速公路仙桃段、滬渝高速武漢至仙桃段4改8項目、S213天門至仙桃段、隨岳高速剅河互通、漢宜高速敦厚互通、杜柳互通西移工程、G318仙桃高新區至蔡甸改線工程、漢江二橋及接線工程、仙桃通用機場升級擴建為3C運輸機場及外載荷基地、漢江蔡甸至仙桃段2000噸級航道整治工程等項目建設。
■ 軌道上的城市圈正從規劃走向現實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武漢城市圈已運營開通的城際鐵路包括武黃、漢孝、武岡、武咸和武仙。這5條城際鐵路將武漢和黃石、鄂州、孝感、黃岡、咸寧、仙桃以及大冶7個城區聯通。
而根據2021年7月公布的《武漢市開展高標準城市建設工作方案》,將打造武漢城市圈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形成“市域門到門、城市圈區到區”的快捷交通體系,打造“軌道上的大武漢”。
5月上旬,湖北省發改委發布《湖北省都市圈市域(郊)鐵路一期建設規劃招標(采購)公告》,正式啟動湖北省都市圈市域鐵路一期建設規劃,武漢城市圈又有多條鐵路列入規劃。
按照《湖北省“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湖北省都市圈市域(郊)鐵路網將立足都市圈空間布局和客流需求,以武漢、襄陽、宜昌為核心構建規模適當、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銜接高效的市域(郊)鐵路網,增強中心城市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優化與多層次軌道銜接關系,提升一體化運營服務水平,促進現代化都市圈加快建設。
武漢城市圈統籌既有鐵路資源利用及新建,以武漢為核心,沿武鄂黃黃、漢孝、武仙潛、武咸等城鎮發展軸構建“雙環放射、干支結合”的市域(郊)鐵路網,多點多向、高效銜接武漢市綜合交通樞紐及城軌線網,形成一小時通勤圈。至2035年,武漢城市圈市域(郊)線路里程約1300公里。
武漢城市圈將利用既有漢孝、武黃、武岡、武咸城際鐵路,開行市域(郊)列車。研究利用武九鐵路、武麻鐵路、新港江北鐵路,開行武漢至鄂州(黃石)、紅安西、團風市域(郊)列車。規劃建設吳家山—漢川、吳家山—天河機場—閔集、武漢站—天河機場、桃橋湖—邾城、武漢—鄂州花湖機場市域(郊)鐵路。
目前,武漢至鄂州市域鐵路、武漢至孝感市域(郊)鐵路、武漢至咸寧市域(郊)鐵路已經啟動前期工作。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