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欲曉,雄雞初啼。一趟趟列車沿著軌道呼嘯而過,滿載夢想的打拼人乘著地鐵開始嶄新一天的征程。作為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軌道交通承載著大量的出行需求,其安全與可靠性對城市運行至關重要。
作為軌道交通的“心臟”——供電系統,承擔著為列車提供動力的主要任務,其在整個軌道交通運營系統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近日“寧馬軌道建設記錄”從互聯網綜合分析了解到,很多沿線市民對于近期寧馬城際高架區段鋪設的“長長的桿線”非常感興趣。“接觸美好,網住安全”,因此本期特推出一篇“科普文”,就讓我們共同走進軌道交通供電系統與接觸網的故事。
供電系統與接觸網介紹
“軌道運行,供電先行。”在軌道交通系統中,往往都采用電力作為供應能源,它們在運行過程中都需要源源不斷地獲取電能,因此地鐵供電系統需要一個穩定的電源。城市軌道交通作為城市電網的一個重要用戶,一般都直接從城市電網取得電能。
在南京市域運營范圍內的軌道交通線路中,每條線路一般會設置兩到三個主變電所,每座主變電所均從城市電網系統引入兩回獨立的110kV電源。主變電所設有兩臺主變壓器,分列運行將110kV的高壓電變壓為比較容易處理的35kV的中壓電,再供給地鐵的每個車站。
為保證供電不中斷,在一條線路上,主變電所、電源、變壓器等設施設備都至少配備兩套,互為備份,這樣即使某臺設備突然無法工作,另一臺設備還可以頂上去繼續工作。
城市軌道交通供電形勢
那么,列車是如何受電的呢?目前,城市軌道交通的供電形式主要有接觸軌(第三軌)和架空接觸網兩種。
接觸軌供電
接觸軌(第三軌)供電是指安裝在軌道交通線路旁邊單獨用來供電的一條接觸軌。列車通過集電靴在帶電接觸軌的表面接觸并滑行,把電力傳導到列車上。其構造相對簡單,穩定性較好,日常維護和事故搶修方便,運行可靠性較高,但是造價相對較高,列車運行速度和機械適應性不如接觸網。例如錫澄線S1、上海地鐵16號線都是采取接觸軌供電的方式。
架空接觸網供電
架空接觸網供電,是靠列車上方的受電弓和接觸網接觸供電。
架空接觸網按其結構方式分為柔性接觸網與剛性接觸網兩大類。剛性接觸網主要用于地下及隧道區間,柔性接觸網主要用于車輛段、停車場以及露天高架段區域。關于“剛”與“柔”的二者對立又依存的思考,在接觸網上也得到充分體現;通過“剛柔并濟”的協同工作,使得接觸網為列車提供了穩定、高效的電力供應,確保列車得以在線路中安全、快速地運行。
列車運行過程中,通過頂部“之”字形的接觸網與受電弓接觸取電,接觸網采用絕緣子安裝在立柱上,配合架空地線進行架設,保證電氣安全。接觸網的優點是造價較低,但日常維護檢修相對困難。目前南京市域內的軌道高架線路均采用接觸網供電形式。
寧馬城際供電系統與接觸網
經過介紹,相信大家對供電系統及接觸網有了基本的認識。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寧馬城際。
“寧馬軌道建設記錄”了解到,根據南京、馬鞍山兩地城市電網外部電源的分布情況,寧馬城際鐵路全線供電系統采用110kV、35kV兩級集中供電方式。新建中元路主所(南京段)、太子大道主所(馬鞍山段)、金山湖主所(馬鞍山段)這3座110kV主變電所供電,并通過35kV環網供電網絡向降壓變電所或牽引降壓混合變電所供電。牽引、動力照明采用混合網絡供電方式,車輛采用DC1500V直流電壓等級,通過架空接觸網受電。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