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平谷區無地鐵的歷史,打造副中心與中心城之間的快速通道,將北三縣客流用半小時時間送達CBD——正在建設的地鐵22號線將實現“一舉三得”。
22號線作為北京首條“駛”入河北的地鐵線,最高時速可達160公里。按照規劃,這條線路將銜接12條地鐵、2條城際鐵路、2條市郊鐵路,還有望實現“一干多支”的網絡化運營。
服務燕郊進京超四成客流
一直以來,環京地區的通勤族對京冀軌道交通一體化運營翹首期盼。協同發展的背景下,兩地往來更加頻繁,地鐵連通的規劃加速落地。
22號線將成為首條進入河北的北京地鐵線路。線路自平谷區出發后,一路向南進入北三縣,再向西拐進北京。由于線路和站間距長,所以22號線最初規劃時就選用了市域快線模式,采用時速160公里的市域快車。
隨著協同發展提速,線路規劃方案進一步優化。2016年的方案是54公里長、設9站。2021年的方案變為81.82公里長、設21站。其中,河北段增至5座車站,北京朝陽段、通州段也進一步延伸,進入到CBD地區。
“這次調整后,22號線成為北京東部的一條軌道交通快速通道。”建設方京投軌道所屬快軌公司安全生產一部部長姜瑞軍介紹,這條線串聯了CBD核心區、定福莊組團、副中心、燕郊、平谷新城等重點功能區。
根據預測,22號線運營初期的全日客流可以達到56.2萬人次,其中承擔的燕郊地區進京客流為8.2萬人次。這一數字占每天燕郊進京客流總量的43%,可有效緩解通勤壓力。
有望“一干多支”網絡化運營
近半數車站實現結構封頂
市域快線的最大特點是“快”。22號線選用市域D型車,未來地上段最高時速可達160公里,地下段最高時速可達120公里。這樣一來,從政務中心站、燕郊站、平谷站到東大橋站的最短時間分別只有23分鐘、32分鐘和55分鐘,大幅提高東部地區的出行效率。
姜瑞軍說,市域D型車與傳統地鐵車輛不同,內部為橫排座椅,8輛編組,每小時最大運輸能力可以達到5.44萬人次。按照規劃,未來將采用快慢車混跑、大小交路等運營組織模式,初期、近期、遠期高峰時段最小發車間隔分別為2分44秒、2分30秒、2分18秒。
目前,22號線工程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全線22個土建標段中已有19個進場,18個標段實現實質性開工。
較早開工的管莊站、政務中心站、政務中心東站、馬昌營站、馬坊站、平谷站、神威大街站、潮白大街站已完成結構封頂,再算上由預留或代建等形式完成主體結構封頂的通州北關站和城市副中心站,22號線已有近半車站實現主體結構封頂的目標。
按照計劃,2024年全線車站主體施工將累計完成一半以上,區間結構施工將累計完成49%。(曹政)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