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報道,我國自主研發高速內置轉向架今天(17日)全球首發。該款產品的發布也標志著我國在深度掌控高鐵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的研制上有了新的突破,將助力中國高鐵行穩致遠。
17日發布的內置式轉向架是我國歷時三年自主研制的首個應用于高速動車組領域的創新產品。
中國中車全球首發我國自主研發高速內置轉向架(王晶/攝)
轉向架是軌道車輛的走行系統,是高速動車組的核心部件之一。
中國中車集團首席技術專家周殿買介紹,內置式轉向架是將轉向架的軸箱體、構架、一系懸掛等部件從車輪外側移動到車輪內側,并在鐵路行業內首次采用復合材料板彈簧技術,充分利用轉向架的縱向尺寸,解決了內置式轉向架橫向空間小的問題。
此外,內置式轉向架采用了油氣懸掛技術,將一系減振器的阻尼功能增加了抗側滾功能,解決了內置式轉向架一系側滾功能弱的問題;同時保留了轉向架轉臂定位的成熟結構,適用于動車組的高速運行。
周殿買介紹:“一個件有兩個功能,減振器原來只有阻尼功能,用來衰減垂向振動就行了,這次它不但保留了這個功能,還增加了一個抗側滾功能。實際上是移植了汽車的技術,我們把左右兩個減震器連起來,當車輛通過曲線時,能檢測到其在彎道上運行,讓它還是像平直道那樣的速度和舒適度。”
周殿買說,目前內置式轉向架處于測試和實驗階段,產品設計速度為400km/h,試驗臺速度達到了600km/h,動車組的穩定性、平穩性和舒適性等各項技術指標均滿足相關標準要求。
“與傳統的外置式轉向架相比,內置式轉向架減重20%,車輛運行時能耗減少15%,輪軌磨耗降低約30%,輪軌噪聲降低2分貝左右,全生命周期內線路維護和轉向架的維修成本降低15%,具有輕量化、綠色節能和低成本的特點。”
高鐵是中國的亮麗名片,是“一帶一路”上的“搶手貨”。中車方面表示,未來,中車長客將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產業突破為引擎,以轉向架等關鍵部件為載體,加快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研制,助力中國高鐵行穩致遠。
周殿買表示:“研制這個轉向架的目的是想進入國際市場,如果在這個市場上進行競爭,公司必須有一款自主的產品,所以我們公司開發這個產品,是按照高速來開發的,它可以往下覆蓋包括350km/h、300 km/h、250km/h、 200km/h,甚至到160整個系列,我們會形成一個系列化的產品,為‘一帶一路’高鐵產品走出去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