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發改委官網8月16日下午公布了本市軌道交通市域線票價機制方案。據了解,機場聯絡線首通段(虹橋T2-浦東T1、T2)計劃于2024年底建成。乘坐該線從虹橋機場到浦東機場時長為40分鐘,票價為26元/人次。高頻出行乘客還可以通過購買電子計次票獲得優惠價:18.2元/人次。
9月2日,市發改委將在上海圖書館東館舉行制訂上海市軌道交通市域線票價機制聽證會,聽取社會各方面對軌道交通市域線票價機制方案的意見和建議。
軌道交通市域線票價機制方案
(一)方案具體內容
1.價格管理模式。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市交通委制訂軌道交通市域線基準票價(含基準費率、起乘價)。在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指導下,申通地鐵集團根據實際運營情況,可以對基準票價實行下浮或優惠、適時優化計價辦法和換乘計價規則。
2.基準費率。綜合考慮市域線運營成本、社會承受能力等因素,并參考國鐵動車費率,擬訂基準費率。
(1)設計最高時速160公里及以上的市域線擬訂兩個方案:
(2)設計最高時速160公里以下的市域線,每人公里基準費率0.37元。
3.計價辦法。
(1)設計最高時速160公里及以上的市域線:
(2)設計最高時速160公里以下的市域線,每人次票價=每人公里費率×乘坐里程。
當每人次票價低于或等于起乘價,按起乘價計價;高于起乘價,則按公式計算票價。市域線按元計價,尾數在0.5元及以下舍棄,0.5元以上進位1元。
4.起乘價。起乘價擬定為4元(根據基準費率及計價辦法測算,設計最高時速160公里及以上線路,方案一起乘價最多可乘坐10公里,方案二起乘價最多可乘坐9.3公里;設計最高時速160公里以下線路最多可乘坐12.2公里)。
5.換乘計價規則。市域線之間互聯互通和中轉換乘,按市域線計價規則連續計價。市域線與市區線之間換乘,市域線部分按市域線計價規則連續計價(不計起乘價),市區線部分按照現行軌道交通票價體系連續計價,兩者累加。
6.實施范圍。上述票價機制適用于2024年底及以后開通的市域線。
因此,這是新建市域線的定價機制,不是原有軌道交通票價機制的調整。
(二)方案比較分析
方案一實行單一費率,與現行鐵路計價規則一致;方案二實行遞遠遞減費率,與現行市區線計價規則一致。
1.乘距9.3公里以內,兩個方案票價一致;9.3-40公里,方案一部分站間票價較低;40公里以上,方案二部分站間票價較低。以機場聯絡線為例,方案二與方案一相比,20公里以內有6個站間票價增加1元,占全部站間票價的8.3 %;20-40公里有16個站間票價增加1元,占全部站間票價的22.2%;40公里以上有8個站間票價減少1元,占全部站間票價的11.1%;其余站間票價兩個方案相同。
2.方案二乘客總體票務支出略高于方案一。基于機場聯絡線等四條線路可研報告的客流數據初步測算,運營初期方案二乘客總體票務支出較方案一高3.3%。
(三)乘客優惠措施
市域線與地面公交之間換乘享受公交換乘優惠。同時,申通地鐵集團給予乘客電子計次票、滿額優惠等優惠,并制訂具體實施方案,在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指導下,可以根據實際運營情況適時調整優惠方案。
此外,為進一步降低頻繁出行乘客出行成本,申通地鐵集團擬于機場聯絡線運營后,結合客流等實際運營數據,研究適時推出市域線多樣化票種。
更多優惠
在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指導下,申通地鐵集團制訂了市域線電子計次票、滿額優惠等乘客優惠措施的實施方案,與票價機制同步公布實施。
市域線電子計次票由企業授權發行,乘客可通過授權的線上官方渠道實名認證購買,不得轉讓他人使用。電子計次票以20次為一個基本套餐,自激活之日起30日內有效,單次優惠幅度為正常票價的7折(優惠后單次票價不低于3元),試行期1年。
乘客可通過選擇起訖點或優惠前單次票價兩種方式選擇電子計次票套餐。
情況一:乘客僅乘坐市域線。
①實際乘坐虹橋2號航站樓站至三林南站等優惠前單次票11元的區段,次數減1。
②實際乘坐虹橋2號航站樓站至景洪路站等優惠前單次票價9元的區段。乘客可以選擇是否使用電子計次票,若進站時選擇使用電子計次票,則次數減1;若進站時不選擇使用電子計次票,則扣費9元。
③實際乘坐虹橋2號航站樓站至康橋東站等優惠前單次票價17元的區段,次數減1,并另行扣費6元。
情況二:乘客乘坐市域線和市區線。
實際乘坐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站至中春路站,并換乘9號線至九亭站,市域線部分優惠前單次票價17元、市區線部分3元,合計20元。則市域線部分電子計次票次數減1,并另行扣費9元(其中市域線6元、市區線3元)。
注:以上例子票價均按照方案一測算。
申通地鐵集團將在官網、購買渠道APP上公布電子計次票實施細則。
1.實行范圍。持同一張公共交通卡或者使用同一平臺渠道“隨申碼”的乘客,在乘坐軌道交通時,可享受滿額優惠。
2.優惠方式。在一個自然月中,乘坐軌道交通(含市域線、市區線)累計滿70元,給予后續票價9折優惠。滿額優惠持續至該自然月結束為止,下一自然月重新計算當月累計消費金額。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