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低空空中交通規則(試行)》將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
《規則》共8章37條,主要從服務管理、運營管理、空域管理、飛行活動管理、飛行保障等方面,對低空空中交通規則進行了規定,將促進蘇州市低空飛行一站式服務機制的形成,推動蘇州成為低空經濟加速騰飛的“空中之城”。
全文如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了服務本市低空飛行活動,維護飛行安全、公共安全、國家安全,促進本市低空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則》《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行安全管理規則》等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范圍內真高 1000 米以下,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低空飛行以及有關活動的,適用本規則。
第三條?本市低空飛行活動,遵循規則先行、場景牽引、市場導向、技術保障、安全第一的原則。
第二章 服務管理
第四條?本市建立低空飛行服務管理機構,負責本市低空飛行的服務管理,接受空中交通管理機構業務指導,通過市級低空服務管理平臺,收集本市低空飛行以及有關活動需求,為低空飛行提供實時化、專業化、全過程保障服務。
市交通運輸部門協同空中交通管理機構進行本市低空飛行管理工作。市級低空服務管理平臺的具體運行機制,由低空飛行服務管理機構另行規定。
第五條?市公安部門負責協助有關部門對民用航空器從事低空飛行活動發生的違規飛行行為依法進行處置。市公安部門可以對無人駕駛航空器違反飛行管理規定、擾亂公共秩序或者危及公共安全等情形,依法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市公安部門及其授權的高風險反恐怖重點目標管理單位,可以依法配備無人駕駛航空器反制設備,并從嚴控制設置和使用。
?? 第六條?使用民用航空器在海關監管區內從事與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物品等有關的經營活動,應當接受海關監管。
?第七條?低空飛行安全應急管理應當納入本市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市應急管理部門應當指導督促有關單位做好低空飛行應急救援工作,參與低空飛行活動事故調查。
第八條?市通信管理等部門應當推動低空通信網絡覆蓋。市氣象部門應當提供本地氣象數據支持,提高低空氣象保障能力。其他有關單位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低空飛行服務管理工作。
第三章?運營管理
第九條?在本市從事低空飛行活動的民用航空器應當符合產品質量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以及有關強制性國家標準,具備符合要求的通信導航等能力。
從事低空飛行活動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空域保持、探測與避讓等能力要求。
第十條?在本市從事低空飛行活動的民用航空器應當按照國家規定依法登記。
第十一條?在本市從事經營性低空飛行活動的民用航空器應當依法投保責任保險。從事非經營性低空飛行活動的民用航空器的保險事項,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十二條?對民用航空器進行改裝并擬將其用于飛行活動的,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第十三條?操控有人駕駛航空器的駕駛員應當持有合法有效的駕駛員執照;操控小型、中型、大型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的人員應當取得相應合法有效的無人駕駛航空器操控員執照。第十四條?從事經營性低空飛行活動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的經營許可證或者運營合格證。
?第四章?空域管理
第十五條?真高 120 米以下,除國家劃設管制空域以外的空域為本市微型、輕型、小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的適飛空域。
上述適飛空域通過市級低空服務管理平臺及時發布。
第十六條?重大活動或者緊急任務對空域使用有特殊需 要的,有關單位可以通過市級低空服務管理平臺提出建議方案,報空中交通管理機構批準,市級低空服務管理平臺應當及時向空域用戶反饋結果。
第十七條?為了保障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的起飛和降落安全,本市設置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起降點的警示區域,由市級低空服務管理平臺統一發布。
單位或者個人需要增設警示區域的,可以向市級低空服務管理平臺提出申請。
第十八條?本市統一規劃低空公共航路航線,報空中交通管理機構批準后,通過市級低空服務管理平臺發布,并根據需要及時調整。
空域用戶有低空專用航路航線使用需求的,可以通過市級低空服務管理平臺提出申請,報空中交通管理機構批準。市級低空服務管理平臺應當及時向空域用戶反饋結果。
第十九條?本市探索建立低空空域分類使用和靈活調配機制,根據應用場景按高度、空域類型等因素實施分類管理和動態調整,滿足空域用戶的差異化需求,實現空域資源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第五章 飛行活動管理
第二十條?本市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低空飛行活動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提出飛行計劃申請。
提出飛行計劃申請的時限和程序,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一條?單位或者個人可以通過市級低空服務管理平臺提出飛行計劃申請,市級低空服務管理平臺應當及時反饋空中交通管理機構的批準結果。
低空飛行活動已獲得批準的單位或者個人組織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活動的,應當在計劃起飛 1 小時前向空中交通管理機構報告預計起飛時刻和準備情況,經空中交通管理機構確認后方可起飛。
第二十二條?組織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施下列飛行活動的,無需提出申請:
(一)微型、輕型、小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在適飛空域內的飛行活動;
(二)常規農用無人駕駛航空器作業飛行活動;
(三)警察、海關、應急管理部門轄有的無人駕駛航空器,在其駐地、地面(水面)訓練場、靶場等上方不超過真高 120米的空域內的飛行活動;但是,需在計劃起飛 1 小時前經空中交通管理機構確認后方可起飛。
前款規定的飛行活動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照本規則第二十一條的規定提出飛行活動申請:
(一)通過通信基站或者互聯網進行無人駕駛航空器中繼飛行;
(二)運載危險品或者投放物品(常規農用無人駕駛航空器作業飛行活動除外);
(三)飛越集會人群上空;
(四)在移動的交通工具上操控無人駕駛航空器;
(五)實施分布式操作或者集群飛行。
微型、輕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在適飛空域內飛行的,無需取得特殊通用航空飛行任務批準文件。
第二十三條?鼓勵在本市使用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從事低空飛行活動的單位或者個人,及時向市級低空服務管理平臺報備相關飛行計劃。
第二十四條?法律法規對航空物探、航空攝影、測繪和外國航空器從事低空飛行以及外國人使用我國航空器從事低空飛行等特殊低空飛行活動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五條?實施低空飛行活動前,市級低空服務管理平臺向空域用戶提供空域、氣象等信息。
實施低空飛行活動時,空域用戶應當確保航空器按照有關規定實時報送身份和飛行動態數據,并及時響應應急信息。
實施低空飛行活動后,按照有關規定需要報送飛行活動結束信息的,空域用戶應當及時報送。
第二十六條?民用航空器實施低空飛行活動時,應當按照空中交通管理機構的規定,保持必要的水平間隔、垂直間隔和時間間隔。
第二十七條?飛行計劃的調配,一般按照以下次序:
(一)有人駕駛航空器優先于無人駕駛航空器;
(二)載人的無人駕駛航空器優先于載貨的無人駕駛航空器。
執行警察、海關、應急管理、醫療救助等飛行任務的航空器優先飛行;法律法規對于飛行計劃的調配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八條?民用有人駕駛航空器實施低空目視飛行活動時,應當遵循以下避讓規則:
(一)在同一高度上對頭相遇,應當各自向右避讓,并保持 500 米以上的間隔;
(二)在同一高度上交叉相遇,飛行員從座艙左側看到另一架航空器時應當下降高度,從座艙右側看到另一架航空器時應當上升高度;
(三)在同一高度上超越前航空器,應當從前航空器右側超越,并保持 500 米以上的間隔;
(四)單機應當主動避讓編隊飛機,有動力裝置的航空器應當主動避讓無動力裝置的航空器。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施低空飛行活動時應當遵循以下避讓規則:
(一)避讓有人駕駛航空器、無動力裝置的航空器以及地面、水上交通工具;
(二)單架飛行避讓集群飛行;
(三)微型無人駕駛航空器避讓其他無人駕駛航空器;
(四)國家空中交通管理領導機構規定的其他避讓規則。
第六章 飛行保障
第二十九條?各種飛行保障設施應當處于良好狀態,主要設備應當配有備份,保證其可靠性和穩定性。
市級低空服務管理平臺應當掌握低空飛行保障設施的增設、撤除或者變更信息并及時發布。
第三十條?在本市從事低空飛行活動的民用航空器的通信能力,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能夠保持地空通信聯絡暢通。
單位或者個人使用的無線電臺和其他儀器、裝置,不得妨礙航空無線電專用頻率的正常使用。
鼓勵采用 5G 通信、北斗短報文通信等技術的最新成果,增強民用航空器的通信保障能力。
第三十一條?在本市從事低空飛行活動的民用航空器的導航能力,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鼓勵采用先進技術或者設備,提升低空飛行定位導航精度,滿足不同低空飛行任務需求。
第三十二條?市級低空服務管理平臺應當具備以下監視能力:
(一)能夠嚴密監視航空器是否按照預定的低空航路、航線、飛行空域和高度飛行;
(二)能夠及時發現航空器飛行異常并進行提示預警;
(三)能夠及時發現違規飛行情況并進行警示。
鼓勵使用無人機身份廣播、通感一體化等技術的最新成果,實現低空飛行目標的實時監視和有效識別。
第三十三條?市級低空服務管理平臺應當為空域用戶提供包括天氣預報和實況信息在內的低空氣象服務,為低空飛行的計劃制定、起飛、作業、降落等活動提供氣象保障。
第七章 應急管理
第三十四條?在本市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低空飛行活動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制定飛行緊急情況處置預案,落實風險防范措施,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第三十五條?民用航空器飛行發生異常情況時,組織飛行活動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及時處置,市級低空服務管理平臺應當及時掌握有關情況;需要開展救援活動的,市級低空服務管理平臺應當及時提供協助。
低空飛行異常情況危及空防安全、公共安全的,市級低空服務管理平臺應當及時報送空中交通管理機構、公安等有關部門。
第八章 附 則
第三十六條?在本市使用滑翔機、三角翼、滑翔傘、動力傘、熱氣球、飛艇、航空航天模型、空飄氣球、系留氣球等從事低空飛行以及有關活動的,參照本規則執行。
國家和省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七條?本規則自 2024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有效期至 2026 年 8 月 31 日。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