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消息 9月4日上午,由中宣部、人民日報社、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4“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聯合采訪團近30名中外媒體朋友走進中交集團承建的成都軌道交通30號線一期工程,通過采訪交流、實地考察、走上列車沉浸式體驗等方式,成為30號線首批“乘客”,感受成都軌道交通發展魅力,了解成都軌道城市建設成就,唱響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和聲。
曹鵬程感謝成都軌道集團、中國交建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他指出,本次訪問的重點在于通過實地考察,增進各國對中國企業實踐經驗的理解,探索共同發展的途徑。并期待此次訪問能促進更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
查長苗代表中交集團對遠道而來的中外媒體朋友表示感謝,并介紹了中交集團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通過參與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全球157個國家和地區的互聯互通與發展;同時,通過“中交助夢”行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推動文化交流,提升當地民生福祉,展現了企業在推動全球合作與文化交流中的積極作用。
胡可軍代表中交軌道交通分公司向到場的記者朋友們表達了誠摯的感謝,他介紹了中交軌道交通業務在國內外取得的成績。他表示,中國交建已成為中國軌道交通建設的主要力量,并在全球范圍內積極參與軌道交通項目,推動了“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國際合作與發展。
在30號線應急監控暨培訓教育中心,項目負責人向各國媒體朋友詳細介紹了成都軌道交通的建設運營情況、30號線項目的進展情況,以及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應用的各項新工藝、新技術和新工法。
記者們對成都地鐵在世界城市地鐵里程排名中的領先地位、高品質運營服務以及形成的較為先進的技術體系紛紛表示贊嘆,并對中國工程師們的智慧與勤勞表達了敬意。
在高碑壩車輛段的機車車輛運用庫,媒體朋友們登上了30號線的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列車。工作人員向他們詳細介紹了列車的設計風格、無人駕駛技術的特點及其優勢。當得知列車能夠通過車內攝像頭實現智能化分析,監測車廂內的乘客密度、檢測是否有物品遺留或人員滯留等情況時,媒體朋友們不禁對其先進性表示高度贊賞。
伊拉克國際通訊社的高級編輯雅斯敏·古米里對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應用感到非常驚訝,她表示:“技術是關鍵因素,這些技術使得人們能夠更快地互聯互通,提高出行效率。”
老撾國家電視臺記者苯差叻蓬·威萊翁對全自動運行技術的發展感到異常興奮:“全自動運行技術是當前全球鐵路行業的重要發展趨勢,它不僅能夠提高運營效率,減少人為錯誤,還能實現更精準的調度和更安全的運行。如果有機會再次回到成都,希望能夠乘坐體驗30號線,那將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時刻。”
馬來西亞《星報》的首席商務官莉迪婭·王是此次采訪團的媒體記者,她對所見也表示贊賞,“看起來非常好,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現代的系統,看到中國與世界如此緊密地連接在一起,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成都市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節點城市,中國交建承建的成都軌道交通30號線一期工程項目,承載著積極踐行“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在西部地區全面樹立“中交鐵道”品牌形象的使命重任。該項目對支持雙流機場臨空經濟區和東部新城建設、加密城區南部軌道網絡、優化成都市軌道交通網絡結構和性能、加強成都各區域間經濟文化和社會交流等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