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消息 9月12日,南寧市自然資源局對《南寧市綜合交通規劃(2021-2035)》草案(以下簡稱《規劃》)進行公示。《規劃》提出,將推進軌道交通S1機場線一期(吳圩機場—那丹)、6號線一期(三津大道—天池山),1號線北延線(火車東站—金橋客運站)等線路建設。
“強樞紐”戰略:統籌水、陸、空,打造口岸型樞紐城市
在“強樞紐”戰略中,《規劃》明確將統籌水、陸、空,支撐南寧打造“三位一體、兩廊交匯”的口岸型樞紐城市,加速融入“雙循環”新格局。
航空方面:
對接東南亞市場,引進大型廉價航空公司共建低成本航空基地;完善機場集疏運體系,利用空鐵聯運、支線中轉、軌道交通和高快協同等方式打造面向區內的“一小時集散圈”;加密南寧與東盟重要國家和核心城市之間的國際貨運航線;向上爭取“144小時過境免簽”等開放性政策扶持。
水運及陸運方面:
爭取打通泛亞鐵路中線與東線連接線,規劃新建防城港東興—越南海防鐵路,并與泛亞鐵路東線直連。加快推進黃百線(黃桶—百色)和南河線(河池—南武康)建設,規劃新建直連直通粵港澳的南廣普鐵線。
泛亞鐵路規劃布局示意圖。圖源《南寧市綜合交通規劃(2021-2035)》草案
“優骨干”戰略:超前謀劃超高速磁懸浮,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
《規劃》中提出,將推動“多網融合”建設,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推進南衡高鐵、云桂高鐵、南合高鐵等鐵路建設;規劃新增南衡高鐵六景聯絡線,實現六景站與桂柳方向鐵路通道的直連直通,強化六景站樞紐功能;超前謀劃粵港澳—北部灣—成渝超高速磁懸浮;優化城市軌道網運營,建議將軌道環線由快線改為普線,并加密站點,兼顧本線出行和換乘服務,與射線預留多交路貫通運營條件;加強低運量軌道建設。
區域規劃普速鐵路網布局示意圖。圖源《南寧市綜合交通規劃(2021-2035)》草案
完善多層次干線道路網,支撐新型城鎮化發展。優化高速公路系統;加快推進一般干線公路和四好農村公路等網絡建設,互聯互通促進全域“城鄉融合”發展。遠景年鳳嶺南路提升為快速路,將白沙大道與鳳嶺南路、廂竹大道與青山路拉通,形成南北、東西向兩條快速通道。
“一體化”戰略:支撐大都市圈戰略,布設26個水上巴士碼頭
《規劃》中提出,耦合“多中心”功能節點布局,加快“多元方式”一體化和“交通土地”一體化建設,支撐大都市圈戰略。通過構建多層級樞紐體系,促進交通運輸降本增效。以鐵路客運站為核心打造“4個一級、2個二級和7個三級的綜合客運樞紐體系”。同時,依托邕江水系,規劃布設26個水上巴士碼頭,打造獨具特色的水上客運交通體系。
此外,將加強交通與用地協調,引領城市空間集約拓展。圍繞高鐵樞紐推進“站城融合”建設,促進土地集約化利用;圍繞軌道站點實施分類差異化的綜合開發,打造軌道友好型的城市形態和空間結構。
“精治理”戰略:推動“三化”轉型,打造宜居韌性的智慧綠城
《規劃》中提出,將推動城市交通向“結構低碳化+慢行品質化+管理智慧化”的“三化”轉型,助力打造宜居韌性的智慧綠城,塑造高效、舒適、便捷、智能的綠色交通出行系統。
一方面深化交通結構性改革,保障“公交都市”創建。推廣完善高速公交線路;通過加強分區差異化停車管理和淘汰超標電動車等措施。
另一方面改善慢行交通環境,系統營造品質化活力街區。推廣“完整街道”設計理念,針對生活性道路進行路權重塑和退距挖潛,改善街道空間環境;創新共享單車管理,由政府主導搭建統一管理平臺。同時,通過建設大數據中心及整合多源平臺,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水平。
近期建設計劃
區域對外交通系統
航空方面:
開展南寧機場改擴建、機場第二跑道和T3航站樓及配套設施等機場建設工程。
鐵路方面:
開展“兩站六線”鐵路建設及前期研究。“兩站”為南寧站改擴建和五象站建設;“六線”為南玉高鐵建設、欽州至吳圩機場聯絡線建設、邕寧至五象火車站聯絡線建設、貨車東南環線建設、湘桂鐵路南寧至憑祥段擴能改造、南衡高鐵及聯絡線前期研究。
南寧市高/快速鐵路規劃布局圖。圖源《南寧市綜合交通規劃(2021-2035)》草案
公路方面:
續建隆安至碩龍高速公路、岑溪至大新公路(橫縣至南寧段)、龍勝至峒中口岸公路(南寧吳圩至上思段)、上林至橫縣公路一期工程、南寧至湛江公路(南寧至博白那卜段);新建南寧南過境線(六景至大塘段)、南寧南過境線(吳隆路延伸段)等。
城市內部交通系統
骨干路網方面:
推動仁信路(繞城高速—那蓮大道段)、相思湖北路、南北向快速路、柳象路-玉象路快速通道、玉洞大道西延線、定秋路(繞城高速—三津大道)、平云大道(繞城高速—鳳嶺北路)、鳳嶺北路(那安快速路—繞城高速)等快速路建設,總規模約71.2公里。
南寧市三級客運樞紐布局規劃圖。圖源《南寧市綜合交通規劃(2021-2035)》草案
軌道、低運量方面:
推進軌道交通S1機場線一期(吳圩機場—那丹)、6號線一期(三津大道—天池山),1號線北延線(火車東站—金橋客運站)、2號線三期(壇澤—壇沙村)、3號線南延線(平良立交—保稅中心南)、5號線南延線(那丹—國凱大道)、5號線北延線(金橋客運站—嘉和城)建設;開展低運量軌道交通D1、D2線前期研究。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