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消息 10月18日,廣東省市政行業協會主辦的第三屆廣東省市政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隆重召開。會上公布了“2024年度廣東省市政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SZ.003013)6個項目獲此榮譽。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代表調研員席讓平出席會議并致辭,廣東省市政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唐建新作《科技創新賦能市政行業轉型發展》報告,廣東省市政行業協會副會長周建華宣讀了2024年度廣東省市政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黨委副書記、執行總工程師(結構)廖景,資深總工程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史海歐等約400人參加了會議。
為了獎勵在廣東省市政行業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組織,調動廣大科學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進市政行業科學創新,廣東省市政行業協會于2024年3-8月間組織開展了廣東省市政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評選工作。
經評審,設計院共6個項目榮獲2024年度廣東省市政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在設計院牽頭完成的3個項目中,“復雜環境修建盾構隧道關鍵技術”項目榮獲特等獎;“基于雙碳目標的基坑新型大空間鋼支撐體系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日照溫度效應下柔性高墩施工線形控制與質量評估關鍵技術”2個項目榮獲一等獎。
此外,設計院參與完成的“城市內河沉管隧道上軟下硬基槽開挖對鄰近建構筑物影響控制研究”、“盾構隧道預埋套筒外掛槽道式設備安裝關鍵技術及應用”2個項目榮獲一等獎;“地鐵車站主體結構與外掛附屬結構剛性連接無縫抗裂防水關鍵技術”項目榮獲二等獎。
大會向特等獎、一等獎項目代表頒發了證書。
會議還邀請了行業知名專家和獲獎項目專家做學術報告。
設計院牽頭完成的特等獎、一等獎項目簡介
《復雜環境修建盾構隧道關鍵技術》項目
該項目研發了盾構施工對鄰近樁基及斷層錯動對隧道影響的縮尺模擬試驗平臺,提出了一種盾構隧道施工參數預測模型,以確定盾構穿越設計施工參數。研制了雙模盾構機、盾構機冷凍刀盤等裝備,增強了盾構機對復雜地層的適應性。針對多種工程場景研發了盾構穿越敏感建構筑物、復雜地層環境等施工工法,形成了復雜環境下穿越工程風險控制技術體系。
該項目已發表論文14篇,出版專著2部,授權發明專利14項,獲批省級工法6項,填補了復雜環境下盾構隧道施工成套關鍵技術方面的空白,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廣州、佛山等多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和城際鐵路項目中得到成功應用。
《基于雙碳目標的基坑新型大空間鋼支撐體系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
針對傳統支撐體系存在的問題,本課題提出基坑新型大空間鋼支撐體系技術。并結合大灣區實際工程,采用理論計算、現場監測、數值模擬等方法對新型鋼支撐體系應用進行研究,形成理論、結構體系創新等成果,并將成果在大空間新型鋼支撐體系中推廣應用。
該項目首次研發新型桁架式型鋼組合支撐體系,并提出支撐簡化計算理論;首創鋼管組合支撐體系系列產品和完善計算理論研究;研發多點聯動同步加載保持系統,解決了鋼支撐精準高效加載問題;研發裝配式支撐系列產品,解決傳統體系弊病,提高綠色基坑品質;研發基于企業的新型鋼支撐體系參數化app軟件,實時與企業資源庫聯動,實現設計、施工、資源三同步聯動優化組合。
《日照溫度效應下柔性高墩施工線形
控制與質量評估關鍵技術》項目
該項目首次采用虛擬激勵法和最小二乘法,分析了日照溫度對柔性高墩溫度場梯度的影響。提出了柔性高墩約束剛度識別和質量評估的新理論,創新了橋墩線形計算和控制方法,提高了橋墩質量評估的準確性和線形糾偏的效率。開發了一套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統,集成了物聯網技術,實現了橋墩施工線形和質量的全周期智能化監測和預警。
項目成果包括3項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以及6篇高質量論文(3篇SCI,2篇EI,1篇中文核心)。上述成果已在多個工程項目中應用,有效提升了施工質量和效率,縮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產生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本次獲獎是對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科技創新能力的充分肯定。設計院始終將科技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在未來將持續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核心主體地位,通過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承接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引進應用先進技術成果、加強科研團隊建設等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引領城市建設和軌道交通行業的技術革新,致力成為城市建設和軌道交通綜合科技服務的領跑者,打造世界領先的設計咨詢企業。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