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中國中車2024年共發布3次重大合同簽約公告,分別為348.9億元、436.2億元和459.9億元,時間跨度共計8個月,合同總金額共計1245億元。
中國中車相關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2023年同期中國中車的重大合同訂單總金額不到900億元,與之相比,今年訂單增幅近四成。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金額只是涉及的重大合同金額,通常只有合同金額在2億元以上才計入之中,所以中國中車在此期間簽訂的訂單總合同額肯定高于上述數字。”該人士補充。
根據該人士的粗略統計,從去年12月至今年7月,8個月時間里,中國中車實際新簽訂單預計在1500億元左右。
鐵路裝備業務一枝獨秀
中國中車訂單激增主要來自于鐵路裝備業務的增長。
中國中車人士對記者表示,前三季度中國中車四大業務板塊中的城軌與地鐵、新產業和現代服務營業收入實際上都是下降的,“鐵路裝備業務收入以一己之力扭轉整體形勢,不僅抵消掉上述三大業務板塊的下滑,還將收入總金額逆勢上揚。”
除了大規模采購新車,國鐵集團在維修領域的訂單接踵而來,且均是大手筆。
據記者統計,今年以來,中國中車與國鐵集團簽署的動車組高級修合同達到了285.6億元,機車修理合同61億元,此外還有45億元左右的貨車和客車修理合同,修理業務訂單合計392.3億元,這一金額幾乎與新造訂單平分秋色。
上述中國中車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截至目前,2024年公司來自國鐵集團的訂單較2023年同期增長了三成以上。
國鐵集團2023年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中國動車組擁有量為4219標準組、3.38萬輛。
同時,國鐵集團正不斷加大鐵路投資,今年以來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持續高速增長,額度與增速均前所未有,這進一步印證了鐵路裝備市場加速回暖的事實。
前三季度,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612億元、同比增長10.31%。上述國鐵集團人士表示,以目前投資增速看,2024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超過8000億元的目標已是大概率事件。
中國中車上半年年報也顯示公司業績正在高速增長,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900.39億元和42.0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13%和21.40%。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