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進博會期間
上海“超級工程”東方樞紐最新建設進展發布
上海東站和國際商務合作區建設全面提速
↓↓↓
上海東站
預計2027年7月1日正式通車運行
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
計劃到2030年全面建成
東方樞紐中心區
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中部
以上海東站為核心,
東接浦東國際機場,
總面積約7平方公里,
目前正在全力建設核心功能區和國際商務合作區
上海東站
▽
規劃的站房總規模為15臺30線,建成后將成為集國家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機場捷運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位置:
浦東新區祝橋鎮
臨近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建成后將成為僅次于
上海虹橋站的
上海第二大鐵路客運站
上海東站將著力打造
空鐵聯運創新模式:
旅客通過航空模塊
可以穿過圍場河直接進入浦東國際機場
實現舒適便捷的空鐵換乘;
貨物方面將實現空鐵物流聯運的新模式,
做實做優多式聯運。
在上海東站的建設規劃中,城市空間以“站包城”的形式嵌入出發層與到達層,形成漫行半室外街區,營造出“城市會客廳”;利用“城市中庭”打造垂直無界空間,實現5分鐘全域換乘體驗。
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
計劃到2030年全面建成
其中先行啟動區預計在2025年封閉驗收
▽
今年2月公布的《上海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明確,在綜合保稅區、海關監管區和口岸限定區域管理制度的基礎上,疊加特定封閉區域人員跨境流動便利化政策措施。在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內,國際側入區的境外人員在區內開展商務活動,可停留30天,并可根據需要申請延期。
上海東站將接入多條鐵路線
▽
未來
上海東站
將接入滬通鐵路
和滬乍杭鐵路
并可引入滬蘇湖鐵路
南/北沿江鐵路等
同時
上海東站
還將通過
上海機場聯絡線
與上海虹橋站連接
并接入兩港快線(南匯支線)
鐵路東西聯絡線等線路,搭建
“5條市域線+2條市區線+多條局域線”的布局
今年5月周邊規劃已完成公示
▽
一心兩軸、雙環四翼、九組團開放
記者獲悉,根據《東方樞紐及周邊地區專項規劃》,東方樞紐及周邊地區的范圍地處浦東中部,涉及張江、康橋、周浦等約10個鎮,總面積約510平方公里。
在這些區域,形成了海塘、灶港與運河相疊加的獨特水系肌理,并且孕育了川沙、橫沔、新場、六灶等海派江南文化簇群,匯集了浦東新區60%的歷史文化遺存。
與此同時,產業資源要素豐富。轄區內擁有3個國家級開發區、8個市級開發區以及4個區鎮級開發區,產業發展空間較為充裕,但產業空間亟待整合提升。
此次圍繞東方樞紐定位,
也暴露出該區域與市域交通支撐
有待提升的短板問題。
↓
目前轄區雖然機場客貨運規模優勢顯著,但對長三角腹地的輻射能力不足,市外客流比例低于國際頂尖樞紐機場。且地區已建成軌道線網密度遠低于浦東新區外環內水平,整體交通配置北重南輕。
基于這樣的區位特點,本次規劃提出將東方樞紐及周邊地區打造成為新時代國際開放門戶樞紐新標桿、落實五個中心建設的核心承載區、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引領示范區。統籌區域內張江科學城、國際旅游度假區、東方航空城等各板塊形成智慧暢達的全球樞紐、新質高效的未來引擎和生態綠色的魅力區域。
規劃方案整體形成一心兩軸、雙環四翼、九組團開放棋盤式的空間格局。其中: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