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武漢地鐵車輛中心在車輛架大修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共計完成架修88列(484節)、大修20列(120節),全面兌現了年度目標生產任務。
回顧這一年,武漢地鐵車輛中心各崗位人員齊頭并進,把問題想在前面,提前預判,做足備案,未雨綢繆,從規章制度、技術規程、工藝標準、人員配備、物資供應、節點把控、質量管控等諸多方面著手,攻堅克難、精準施策。
在籌備期間,車輛中心根據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相關標準、維修手冊要求和車輛實際狀態,并結合多年運營維護經驗,經過多次討論,編制了符合運營實際的近80萬字架大修規程,編寫700余篇架大修工藝作業指導書,做到應檢盡檢、應修盡修、應換盡換,不漏檢、不漏修、不擴大修,始終堅持安全、質量、效益統籌兼顧。
結合架大修必換件、檢換件清單,提前編制年度物資計劃,確保架大修物資供應及時、充足。針對大架修后庫存積壓問題,年初即提前介入,逐線分析物資消耗,優化下單,實現11號線、8號線架修后基本無新增庫存。
為保證架大修工作高質量開展,中心強化技術統籌,編制《車輛中心電動客車檢修動車管理制度》等92份技術規章,開展了車輛修程、修制優化,車輛檢修工裝統型等工作。同時,積極推進維修管理系統的應用,為車輛架大修工作注入了強大的信息化動力,目前已全面推廣至各線路。
為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中心在古田、三金潭、野芷湖等車輛段,開展了集中修模式的試點工作,以資源整合與優化配置為核心策略,通過對人力、物力、時間等關鍵要素進行全面系統的規劃與高效調配,打破傳統檢修模式下資源分散、協同不足的局限,不僅在檢修效率與質量方面實現了雙提升,還為后續在全線網范圍內推廣集中修模式積累了寶貴經驗。
在工裝設計上,車輛中心精密圍繞生產現場的實際需求,成功設計并制作出多款適用于架大修的專用工裝,有效提升了檢修效率。在2024年運營公司創新創效大賽中,車輛中心的“一種可視化超高壓自動裝配設備”和“移動式車鉤連掛設備”項目分別榮獲優秀創新項目一等獎和三等獎,還有“Jsp-2型單元制動器停放制動手動緩解工具”等6個小創造、小發明項目榮獲優秀“五小”創新成果。
2024年,車輛中心以穩健的步伐、精益求精的精神,圓滿完成年度既定的各項任務與目標。邁入2025年,車輛中心將以前期積累的檢修經驗為基礎,秉持精檢慎修的工作態度,持續優化工作流程,為武漢軌道交通的安全運營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