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上午,隨著巨大刀盤破洞而出,中建八局軌道公司承建的青島地鐵6號線創~石區間實現雙線貫通,成為中建集團首個采用雙護盾TBM工法掘進實現雙線貫通的盾構區間。
青島地鐵6號線創~石區間全長1897m,其中TBM掘進長度達1688m,是工程全線最長機械法掘進區間,而這短短的1688m,卻隱藏著重重風險阻礙,考驗著八局人的實力擔當。
第一大難關是下穿水庫河流及大橋等多個重大風險源,其中,區間雙線正穿蔡家莊水庫,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同時疊加Ⅱ、Ⅲ號復合破碎帶,地層含水量較大,地質穩定性極差,極易出現涌水涌砂甚至隧道坍塌等危險。第二大難關是區間掘進需長距離完整穿越5個穩定性極差的復合破碎帶,同時多個強風化凹槽直接侵入隧道底部,導致掘進施工面臨著地層富水、碎石卡機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嚴重制約著建設進度。第三大難關則是區間掘進需長距離穿越高強度微風化花崗巖以及Ⅱ級、Ⅲ級圍巖,此時巖石硬度最高可達120Mpa,而征戰各大城市的普通土壓平衡盾構機,難以在如此堅硬的地層掘進,如采用傳統鉆爆法施工,不僅安全風險大且將嚴重影響施工速度。
面對重重風險挑戰,項目團結一致,克難攻堅,多方比對,科學研判,多次組織專家論證,提前編制穿越危大風險源專項方案,確保設計方案與現場施工無縫對接,以有效應對復雜地層影響。同時在掘進過程中,項目堅持科學施工不松懈,從設計方案和施工工藝著手,以施工安全質量控制為目標。結合現場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先后對TBM掘進姿態控制、豆粒石吹填、水泥灌漿工藝、風險控制體等進行系統優化,全面實現施工質效雙升。
項目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主動對接國內專業優勢高校,與山東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組建校企科創聯盟,整合內外科創資源。通過在TBM設備上創新搭載超前地質預報系統、刀盤系統監測系統、渣巖(土)智能識別系統,實現對TBM設備性能的優化提升,進一步筑牢了安全生產防線,極大降低了工程環境影響。
2022年4月,青島地鐵6號線項目雙護盾TBM成功安全下穿蔡家莊水庫,再次創造在豎井工況下單月掘進480m的優異成績,成功打破青島地鐵雙護盾TBM設備單月掘進紀錄。
作為中建八局基礎設施業務“火箭軍”部隊,軌道公司將不忘初心使命,永葆鐵軍作風,已連續創下“全線首個完成圍護結構圍閉”、“全線首個車站主體基坑見底”、“全線首臺盾構始發”等10余項全線第一,為青島市建設世界一流地鐵貢獻中建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