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上午,由中鐵十四局大盾構公司負責施工的深圳地鐵5號線“深安一號”盾構機在黃貝嶺站后始發(fā),標志著深圳地鐵5號線西延工程全面進入盾構掘進階段。
“深安1號”盾構機始發(fā)現(xiàn)場
深圳地鐵5號線工程自5號線一期黃貝嶺站站后始發(fā),經東門路站、建設路站過站,終至大劇院站,線路全長2.88公里,設3站3區(qū)間。其中盾構區(qū)間全長1.85公里,隧道管片外徑6.2米,采用兩臺直徑6.47米的復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施工。
該線路位于素有深圳“長安街”之稱的深南大道上,城市改造提升頻繁,交通流量飽和,建構筑物密集,地下管線交錯,盾構穿越風險源眾多,其中Ⅰ、Ⅱ級風險源就多達23處,全線平行上跨地鐵2號線,緊鄰既有1號線,車站施工易導致既有線上浮,增加營運線風險;下穿4座橋梁、2座水橋、上穿及下穿5處過街通道、鄰近穿越6處重要建構筑物,特別是要以29‰的坡度下穿既有廣深鐵路橋,下穿范圍區(qū)間內結構覆土僅8米,可謂是在深圳市“心臟”動土、“大腦皮層”穿針引線。
同時穿越全段地質復雜,地勢低洼,下布砂層,長距離穿越上軟下硬復合地層,面臨盾構機掘進速度慢、掘進姿態(tài)控制、刀盤磨損嚴重等技術難題,防上浮、防塌陷、防沉降、防漏水措施要求極高,施工難度大。
經有類似工程施工經驗的專家會診,該項目多種高風險疊加和集中,周邊環(huán)境敏感,是對地鐵隧道建設工程建設的一個“大考”,不是一個常規(guī)建設項目,而是充滿挑戰(zhàn)的攻關項目。
操作人員駕駛盾構機
為確保“深安一號”盾構機順利始發(fā)與掘進,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建南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等單位聯(lián)合中鐵十四局發(fā)揮大盾構團隊技術優(yōu)勢,充分調集管理和技術資源,不斷優(yōu)化施工方案,加強安全細節(jié)管控;項目領導班子明確責任分工,全員定人定責,積極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真正做到資源配足、措施上夠、時間用滿,安全高效完成了“深安一號”盾構機始發(fā)驗收各項工序,實現(xiàn)了6月始發(fā)目標,為右線“深安二號”盾構機順利始發(fā)奠定了基礎,打開了深圳地鐵5號線工程施工新階段。
據悉,該工程建成后,將完善地鐵5號線作為軌道交通干線的職能,改善周邊市民出行便捷度與可達性。
近日,高德地圖聯(lián)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fā)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tǒng)(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lián)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fā)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jiān)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xiàn)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tǒng)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tǒng)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qū)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