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北京地鐵3號線電動客車項目首列車在河北京車智能制造基地下線。記者從京投公司獲悉,作為國內首次實現全自動聯掛、靈活編組的全自動駕駛地鐵車輛,北京地鐵3號線采用4+4重聯全自動無人駕駛技術,最高運行時速80公里,最大載客量3456人。在實現車輛靈活編組的前提下,可實現與12號線跨線路的互聯互通。
北京地鐵3號線西起東四十條站,東至高辛莊站,全長20公里,全部為地下線,設站14座,除東四十條站外,其余13站均設在朝陽區。項目建成后將串聯工人體育場、三里屯、朝陽公園、北京朝陽站、朝陽體育中心、東壩組團等朝陽重點區域,為沿線居民提供軌道交通服務,進一步完善中心城東部軌道交通線網。
同時,作為串聯多條南北向和東西向軌道交通的主干線,3號線開通后將增加換乘節點,提高乘客出行效率,大大提升首都軌道交通線網的通達性。
京投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地鐵3號線正在加速建設中,工地嚴格落實防疫措施實施封閉管理,施工現場設置有防汛水位檢測線,備足防汛物資等,做到施工、防汛“兩手抓”。
3號線列車亮點搶先看
北京地鐵3號線作為京投裝備打造的安全、節能、舒適、智能列車,亮點頗多:
1、采用靈活編組,改善乘車體驗
在高峰時段時,車輛采用(4+4)編組運行,保證車輛運載能力滿足客流量的需求。在平峰時段時,不增大行車間隔時間,通過從8編組車輛到4編組車輛的轉變,實現車輛“瘦身”,科學縮短候車時間,提升乘坐體驗。
2、可實現與12號線跨線路互聯
在實現車輛靈活編組的前提下,進一步實現了與12號線跨線路的互聯互通。在實際運營過程中,當一條線客流量增加時,根據需求可以調用另外一條線路的車輛上線運行,避免出現因線路臨時運量不足,導致乘客長時間候車和車站內的人員擁擠的情況,最大化優化車輛的資源配置。
3、從出庫上線到洗車回庫全自動
3號線列車全面實現無人干預的自動駕駛。從車輛自檢出庫到上線運營,從下線洗車到晚間回庫,均可按照預定計劃實現無人干預的自動運行,無需司機操作。通過地面信號系統與車輛網絡系統的實時監控,實現對全線列車位置的精確控制,形成以行車指揮為核心的綜合監控管理系統,運營管理由司機分散控制轉變為遠程控制中心集中控制,避免了因人為主觀因素出現的操作失誤,最大限度地保證車輛安全運行。
車輛在智能監控設備的配置上將安全的理念貫徹到極致,故障機制由被動發現向主動預警轉變。全線配置了智能障礙物檢測系統、蓄電池在線監測系統、走行部在線檢測系統,實現軌道障礙物主動預警、單體電池狀態的監測及轉向架振動等狀態的檢測,提升車輛運行安全性,最大程度降低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4、運營成本能耗預計減少約8000萬元
通過降低車輛自身重量,采用LED照明系統、采用變頻空調機組等一系列措施,減少車輛運營負擔,進一步降低車輛自身損耗和能耗。同時,結合4+4靈活編組運營模式,按照運營周期33年計算,相對于普通車輛,運營成本能耗預計減少8000萬元左右。
5、空調系統集成空氣凈化功能
考慮到用戶乘坐的舒適性,車輛燈光可根據環境自動調節亮度,確保車內光照亮度在最舒適的范圍內。此外,車輛還配備了智能畫面推送功能的車內動態地圖,集成了空氣凈化功能的空調系統,進一步提升了用戶的乘車環境,給予乘客安全、健康、便利的出行體驗。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