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在建佛山地鐵3號線項目的停車場及地鐵列車首次亮相。
首通段設北滘、逢沙2座停車場
佛山地鐵3號線首通段南起順德站,北至鎮(zhèn)安站,共計22座車站。其中,高架站3座、地下站19座,并設北滘、逢沙2座停車場。
其中,位于佛山地鐵3號線南端的逢沙停車場,坐落在佛山市順德區(qū)廣珠西線高速及廣珠城際以東,李家沙水道以西,五沙大橋以北地塊內,總用地面積13.89公頃,總建筑面積6.64萬平方米。出入場線與順德學院站接軌。該停車場內設置運用庫、檢修庫、洗車庫、工程車庫、生產維修樓、試車線等設施;承擔3號線電客車、工程車的停放、整備、調試、檢修及行車設備設施、機電設備設施維護檢修等工作,并作為本線物資備品等的倉儲、保管、供應的臨時基地。目前,逢沙停車場的系統及機電安裝工程已基本完成施工,運營部門已全面入駐,各單體設備已具備使用功能。
北滘停車場,總建筑面積達18.5萬平方米的北滘停車場則位于佛山市順德區(qū)北滘鎮(zhèn),佛山一環(huán)以東,潭洲水道以南,林上路以北地塊,出入場線與高村站接軌。該地塊沿南北向布置,最長約1350米,最大寬度約220米。該停車場工程范圍包括:工藝、給排水及消防系統、自動滅火、通風空調系統、動力照明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FAS)、環(huán)境與設備監(jiān)控系統(BAS)、廚房、燃氣等專業(yè);承擔3號線電客車、工程車的停放、整備、調試、檢修及行車設備設施、機電設備設施維護檢修等工作。目前,北滘停車場主要功能區(qū)、綜合維修樓、運用庫、運轉樓及所有軌行區(qū)均已全部完工,系統及機電安裝工程已基本完成施工,運營部門已全面入駐,各單體設備具備使用功能。北滘停車場共設置停車列檢20列位,周月檢2列位。
“藍裝”列車身材好、更高效環(huán)保
在逢沙、北滘停車場,記者第一次見到了未來佛山地鐵3號線使用的地鐵列車。據佛山鐵投集團介紹,截至6月底,地鐵3號線已完成29列車的出廠驗收,其中22列車已運輸到段(北滘停車場5列,逢沙停車場17列),并已完成了16列車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調試。預計3號線首通段開通試運營前,可提供不少于30列車上線運行。
和廣佛線、地鐵2號線相比,3號線的地鐵列車又有什么不一樣?據介紹,地鐵3號線列車全線采用永磁同步牽引電機,相比廣佛線列車使用的傳統異步牽引電機額定效率更高、能量密度更高、體積更小,其全封閉的結構也降低了車輛噪音。永磁同步電機配套的永磁同步牽引系統相對于傳統異步牽引系統采用了更為先進的軸控技術,其粘著利用率更高、故障冗余性更好,運行能耗也可降低約30%。車輛在設計過程中針對性地對材料和結構進行了優(yōu)化,相同配置的整車相比2號線列車減重超3370 kg。
此外,對比地鐵2號線和廣佛線,佛山地鐵3號線的列車還配備了弓網在線監(jiān)測、走行部在線監(jiān)測、接觸網和軌道巡檢等智能運維設備,可在線實時檢測監(jiān)測列車走行部狀態(tài)、受電弓與接觸網配合關系以及軌道參數等,可有效提高列車可靠性和運營效率。
6月以來建設進度條多次刷新
佛山地鐵3號線南起大良順德客運港站,北至獅山科技學院站。線路長約69.5公里,設車站37座,覆蓋禪城、南海、順德三區(qū),規(guī)劃可與多達13條地鐵線實現換乘,建成后將成為佛山軌道線網中最便捷的“南北大動脈”。今年6月以來,佛山地鐵3號線建設進度條多次刷新。
6月30日,佛山地鐵3號線工程南海廣場站~疊滘站區(qū)間(簡稱“南疊區(qū)間”)左線隧道順利貫通,有力助推了佛山地鐵3號線工程北段的建設進程。南疊區(qū)間左線盾構于2019年10月16日始發(fā),為佛山地鐵首個開工建設的上下疊線的區(qū)間,該區(qū)間長約1.68公里,地處中心城區(qū)。
6月10日,佛山地鐵3號線首通段最后一個區(qū)間(北滘公園至高村)實現短軌通,并于6月12日實現長軌通。至此,佛山地鐵3號線首通段全線實現軌通。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fā)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fā)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jiān)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qū)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