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化施工作業
近日,由中鐵四局承建的G4216線沿江高速JN4標項目大沙嘴隧道右線單幅開挖突破1000米大關,標志著該隧道施工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為整座隧道早日貫通奠定了堅實基礎。
G4216線JN4標項目大沙嘴隧道位于金陽縣境內,該隧道是全線唯一一座千枚巖隧道,隧道左線長3.94公里、右線長3.97公里,均為Ⅳ、Ⅴ級軟弱圍巖,其中Ⅴ級圍巖占比達75%,施工過程中易發生軟巖大變形、涌水、坍塌等,施工風險極高。
據了解,自去年9月份以來,該隧道掌子面大范圍坍塌次數達到9次之多,小范圍溜坍更是數不勝數,給施工組織和安全管理帶來極大挑戰。為保障隧道施工安全,提升工程質量,項目全體參建人員勠力同心、奮勇拼搏,嚴格按照“以工裝配置保工藝落實、以工藝落實保工序質量”的指導方針推動隧道機械化施工,全工序配備多功能地質鉆機、懸臂掘進機、錨桿鉆機、濕噴機械手、自行式液壓移動棧橋、防水板半自動鋪掛臺車和智能信息化澆筑襯砌臺車等,滿足全工序機械化施工作業條件。
施工過程中,認真落實襯砌鋼堵頭、仰拱臺階式鋼端模、防水板電磁焊等先進隧道施工工藝,同時嚴格執行隧道仰拱“五線”控制、噴霧除塵等,提升隧道標準化作業水平。
自2022年以來,為確保年度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實現,項目部及時組織開展“大干60天”勞動競賽活動,活動結合項目橋梁施工進展、大沙嘴隧道施工特點等,細化各施工面節點目標任務,責任落實到人,嚴格活動獎罰。采取“立體施工、交叉作業”全面推進各工點掀起大干熱潮。
此次大沙嘴隧道右線單幅開挖突破1000米的階段性進展,為后續施工積累了豐富經驗,項目全體參建人員將以此為契機,再接再厲,持續作戰,狠抓項目安全、質量、進度、成本管控,確保年度目標順利實現。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