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鐵昌平線南延上清橋站出入口通道之下,一臺巨大的矩形頂管機正在京藏高速下方掘進。7月9日現場探訪獲悉,施工過程中工程周邊環境、建筑物和構筑物無明顯異常,路面沉降控制在10毫米左右,區間99.7米的通道已掘進完成過半,這是北京軌道交通工程首次使用矩形頂管機進行施工。
地鐵昌平線南延上清橋站是一座明挖施工車站,其中,負一層是P+R停車場,車站還為遠期接入的19號線預留了換乘條件。該車站工程屬于地鐵昌平線南延土建06標,由北京市政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第四工程處承建,包括一站一區間:上清橋站、清河站-上清橋站盾構區間。
據了解,車站主體目前已完工,區間內已經全部完工,鋪軌工作也已經完成,正在進行附屬結構施工與車站裝修。現場施工人員正在忙碌的,是地鐵上清橋站B出入口通道工程,即將連接B1和B2、B3出入口。
由于上清橋站位于京藏高速路西側,為了方便位于高速東側的居民乘車,這條出入口通道特別下穿京藏高速,需要在施工過程中垂直下穿多個風險源,包括燃氣管線、污水管線、上水管線、雨水管等眾多管線和京藏高速主路及輔路,施工風險大,對地面沉降的控制要求極為嚴格。
如何順利下穿京藏高速路?施工方北京市政建設集團第四工程處采用了“矩形頂管機頂進施工技術”。據昌南06標項目部經理董凱介紹,這是近幾年國內興起的一種新型隧道施工技術,其在地下空間利用、施工風險管控、工期籌劃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但其沉降控制難度大,施工技術水平要求高。
為此,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史上首次使用矩形頂管機,一臺特制的矩形頂管機已于6月11日在始發井順利始發,并計劃于7月中下旬完成99.7米通道的掘進施工。
在施工現場,一臺寬6.9米、高4.9米的矩形頂管機正在施工,隨著掘進設備刀盤快速轉動,前方的砂石和土層被攪碎排出,打通施工空間。混凝土預制管片被吊裝設備運至地下,放在安裝位置上。截至目前,通道頂進完成了52.5米,進度已經過半,各項頂進參數正常。
昌南06標項目部總工程師宋壽忠介紹,本次使用的矩形頂管機采用6刀盤切削土方,隧道一次成型,施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質量顯著提高。工期方面,如果采用傳統暗挖工法,該通道需要分別進行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施工,一般工期需270天,而采用矩形頂管技術60天即可完成,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