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交鐵〔2022〕280號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關于新建粵東城際鐵路“一環一射線”揭陽南至揭陽段項目初步設計的批復
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省鐵投集團關于報送粵東城際鐵路“一環一射線”揭陽南至揭陽段項目初步設計的請示》(粵鐵投集〔2022〕373號)、《省鐵投集團關于報送粵東城際鐵路“一環一射線”汕頭至潮汕機場段等五個項目初步設計補充文件的請示》(粵鐵投集〔2022〕449號)及附件收悉。根據《廣東省發展改革委關于新建粵東城際鐵路“一環一射線”揭陽南至揭陽段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粵發改投審〔2022〕23號),經研究,就該段項目初步設計批復如下:
一、建設規模與技術標準
(一)線路走向及建設規模
項目自揭陽南站引出,經揭陽大道、環市北路、馬牙北路,引入揭惠鐵路揭陽站。正線線路全長12.242公里,設黃岐山、岐寧、揭陽等3座車站,其中揭陽站為既有站。
(二)主要技術標準
鐵路等級:城際鐵路。
2.正線數目:雙線。
3.速度目標值:160公里/小時,局部限速。
4.正線線間距:4.0米。
5.最小曲線半徑:一般1500米,困難1300米,局部地段與速度標準相匹配。
6.最大坡度:一般20‰,困難30‰。
7.動車組類型及編組輛數:CRH6城際動車組,4輛編組揭 陽站滿足8輛編組條件。
8.到發線有效長度:揭陽站400米,其余車站300米。
9.列車運行控制方式:CTCS-2+ATO。
10.調度指揮方式:調度集中。
二、運輸組織
(一)運輸組織
1.原則同意粵東城際采用城際動車組列車開行大站停和站站停的運輸組織方案。
2.原則同意粵東城際采用汕頭至潮州東至潮汕機場至汕頭環形交路和揭陽~潮州東、揭陽~汕頭、潮州東~汕頭(經東環)的區段列車交路,列車編組采用CRH6城際動車組4輛編組;預留8輛編組跨線動車組運行條件。
3.揭陽至揭陽南為下行,反之為上行。
(二)車站分布
本段設黃岐山、岐寧、揭陽等3座車站,揭陽南站納入粵東城際鐵路潮汕機場至揭陽南段工程。
(三)閉塞分區劃分和列車最小行車間隔
1.根據線路平縱斷面,按滿足城際動車組列控車載設備制動距離要求,進行閉塞分區劃分;閉塞分區長度按照不小于800米和滿足城際動車組列車最小行車間隔3分鐘設計。
2.信號區間標志牌與電分相間距離須滿足規范和列車過分相要求。
(四)電分相檢算
1.電分相原則上避免設置于大于15‰的長大坡道和加速區段。
2.原則上車站“一離去、三接近”區段不設電分相。
(五)運營管理模式及調度區劃分
按項目公司自管自營開展設計和運輸組織,在汕頭至潮汕機場段龍湖附中站新設調度中心1處,負責粵東地區城際網的運營調度指揮;不新設列調臺,揭陽城際場(含存車場)至揭陽南納入粵東城際擬設的列調1臺管轄。
三、線路及軌道
(一)線路
原則同意線路平縱斷面設計;經德才學校段采用540米曲線半徑方案,環市北路段采用路中敷設方案,經錫場工業區段采用1300米曲線半徑方案,上跨梅汕客專采用T構跨越方案。
(二)軌道
本項目采用60N鋼軌,一次鋪設跨區間無縫線路;除揭陽站采用有砟軌道外,其余正線均采用雙塊式無砟軌道。
(三)立交及道路改移
鐵路與道路交叉全部按立交設計,盡量采用鐵路上跨道路立交方式。
四、地質
(一)線路方案、站位優化變動地段,站后工程以及受征拆因素影響未能施鉆的勘探孔,下階段應及時補充勘探并納入設計。
(二)榕江隧道地表構筑物及水體環境復雜,穿越地層巖性多變,巖土強度及透水性差異大,局部可能存在囊狀淺層有害氣體。應加強防排水、抗浮、下臥軟土層加固及基坑邊坡防護設計,施工階段做好有害氣體檢(監)測和構筑物及地表變形監測等工作。
(三)本線屬沿海鐵路,臺風、暴雨等氣象災害頻發,地下水侵蝕性強,下階段各類工程施工圖設計應充分考慮其不利影響。
五、路基
(一)主要設計原則
1.標準與規范
正線路基設計執行《城際鐵路設計規范》(TB10623-2014)中無砟軌道路基的有關規定。揭陽站及存車場路基設計執行現行鐵路規范中的有關規定。
2.路基基床
正線路基:設計時速160公里路基基床總厚度1.8米;動車存車場:路基基床總厚度1.2米。
原則同意正線土質及全風化巖質路塹地段采用 “路堤式路塹”形式,“路堤”高度采取基床表層厚度,膨脹巖土地段可適當加大“路堤”高度,保持排水通暢。
3.邊坡防護設計
路基邊坡高度小于3米時采用空心磚內撒草籽種灌木防護;路基邊坡高度大于等于3米時采用帶截水槽混凝土骨架護坡防護,主骨架厚0.6米,支骨架厚0.4米,骨架內撒草籽種灌木。路堤邊坡高度大于3米時,于路堤兩側邊坡水平寬度3.0米范圍內,自坡腳至基床表層下每隔0.6米鋪設一層雙向土工格柵。
(二)特殊路基工點
1.原則同意JDK20+060~JDK20+130段軟土路基采取U型槽結構方案,槽內采取級配碎石摻3%水泥進行填筑。U型槽基礎采取CFG樁加固,樁頂設置碎石褥墊層。
2.原則同意JDK24+500~JDK24+831段膨脹土路塹采取“路堤式路塹”結構型式,“路堤”高度1.8米。取消橋頭過渡段低矮路堤CFG樁加固措施,采取挖除換填方案,挖除到位后基底采取沖擊碾壓處理。
3.原則同意DK26+807~DK28+095揭陽站正線路基采取CFG樁加固方案。下階段進一步優化線路平縱斷面、做好線間排水設計。
(三)其他
沿線多臺風暴雨,花崗巖全風化路塹邊坡建議采用骨架結合錨桿框架梁防護,邊坡坡率一般不陡于1:1.25。
六、橋涵
(一)主要設計原則
1.原則同意“ZC活載”、“設計洪水頻率采用1/100,感潮河段應檢算海水頂托潮位”、“建筑限界”等橋涵設計原則。
2.經對常規橋梁的連續剛構方案和簡支梁方案綜合比選,兩種橋梁方案均為可行方案。現階段原則同意常規橋梁常用跨度梁按簡支箱梁方案設計和控制概算。下階段,下階段,應重視粵東高震區和深厚軟土的特點,綜合沿線水文地質、城市規劃發展、征地拆遷、綠色低碳以及施工風險、全壽命周期成本等建設條件及因素結合項目實際,增加常規橋梁的專題技術設計工作,進一步進行常規橋梁多方案技術經濟論證,對常規橋梁方案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設計和深化設計,科學合理確定常規橋梁設計方案。
3.原則同意基礎采用樁基礎,與既有線并行段落應注意與相鄰工程基礎設計的協調性。適當提高長樁在地震工況下的承載力提高系數。下階段應結合工程研究采用樁基后壓漿技術的合理性。
4.下階段應進一步優化特殊結構橋梁、框架墩施工臨時措施和鋼板樁的數量。
(二)重點橋梁
原則同意岐寧特大橋、揭陽站特大橋采用主跨80米T構跨越梅汕客專、采用主跨50米T構跨越畬龍鐵路方案,下階段應結合相關鐵路運營單位意見,進一步優化跨越方案。
(三)其他
盡快簽訂高等級道路立交、并行或跨越既有鐵路等協議,按防洪、通航批復等意見完善設計。
七、隧道
(一)主要設計原則
原則同意隧道建筑限界、洞門結構型式、施工方法、建筑材料、防水等級、防災救援、抗震措施、風險評估等主要設計原則。
1.洞門結構型式應結合U型槽設置情況及周邊環境情況進行設計。
2.明挖法隧道段采用矩形框架或拱形明洞式襯砌結構,盾構法隧道段采用單層管片襯砌結構。
3.明挖工作井主體結構采用防水鋼筋混凝土,盾構隧道管片襯砌采用C55鋼筋混凝土,軌下填充采用C20混凝土。明挖、盾構隧道混凝土抗滲等級不小于P12。當地下水具有侵蝕性時,建筑材料應采用相應的耐腐蝕措施。采用的建筑材料均應提出明確的性能指標,并滿足耐久性的要求。
4.隧道防水等級滿足《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規定的一級防水標準,按全封閉不排水設計。原則同意盾構法隧道管片接縫設置一道彈性密封墊+遇水膨脹橡膠密封墊防水;明挖法隧道段采用全包防水板防水。
在區間線路“V”、“W”形縱坡低處及U型槽與隧道相接處設置廢水泵房,以排除雨水、消防廢水、養護廢水和結構滲漏水等。對泵房集水池的儲水能力應進一步檢算并留有富余,防止水淹道床。結合地形條件、場地規劃等情況,進一步核查隧道洞口及工作井口設防水位,確保運營期防洪安全。
5.防災救援疏散工程設計遵循“以人為本、安全疏散、自救為主、方便救援”的原則,單洞雙線盾構隧道可利用軌下空間進行疏散救援。
6.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大于0.2g、長度大于5公里的隧道洞口以及淺埋、偏壓、斷層破碎帶等地段按《鐵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和《鐵路建設貫徹國防要求技術規程(試行)》相關規定對襯砌結構進行加強。城市隧道淺埋段結構應按照城市人防的要求進行適當加強。
(二)榕江隧道
1.榕江隧道全長4.384公里(不含車站),其中盾構段3.561公里,明挖敞口段長0.37公里,明挖暗埋段長0.453公里,原則同意盾構段采用一臺直徑φ12.2米泥水平衡盾構組織施工。
2.下穿德才學校段下覆全~弱風化花崗巖地層,基巖起伏較大,工程地質條件較復雜,隧道埋深16.3~17米,與建筑物樁基礎最小凈距約1.5米,隧道洞身主要位于全風化巖層、第四系粉質粘土層,軌面以下局部位于強風化巖層。原則同意對學校教學樓和宿舍樓范圍采用地層預注漿+實時跟蹤補償注漿加固后盾構直接穿越的設計方案。下階段應加強施工組織設計,利用節假日學校放假期間快速下穿學校影響范圍,施工過程中加強對學校教學樓和宿舍樓的實時監測,盾構掘進時加強監測和參數控制,盾構通過后加強對教學樓和宿舍樓結構的安全評估,確保施工及學校樓房結構安全。
3.榕江隧道近距離并行梅東公路橋梁,水域段管片距橋樁水平距離約10~15米,陸域段管片距橋樁水平距離約4~10米。原則同意水域段采用盾構內后注漿加固,結構凈距7~10米的陸域段采用隔離樁加固,結構凈距小于7米陸域段采用地表注漿加固設計方案。施工過程中應加強對梅東公路橋梁結構及路面的實時監測,盾構掘進時加強監測和參數控制,確保施工及橋梁結構安全。
4.下階段結合榕江防洪和通航評估意見,進一步優化線路平縱斷面及相關工程的加固措施。
(三)隧道工程風險控制
1.原則同意榕江隧道穿越水域段落按Ⅰ級風險管理,其余段落按Ⅱ級風險管理。下階段按照《鐵路隧道工程風險管理技術規范》(Q/CR9247-2016)有關要求開展施工階段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進一步優化施工方案和風險管理等級。
2.應進一步加強地質勘察工作,按有關勘察規范要求全面完成勘探,綜合分析確定各項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參數,滿足盾構設備選型、合理制定建(構)筑物防護處理方案及建筑材料選擇等的需要。
3.本線隧道地質條件復雜,多次下穿地下管線、市政道路、房屋等重要建(構)筑物,下階段應詳細查明隧道周邊建(構)筑物情況及各種管線的分布情況,合理確定沉降控制標準,根據沿線建(構)筑物結構特征及相關水文地質條件,逐一采取有針對性的加固、保護措施。
4.為確保運營安全,城區隧道可參照地鐵及廣東省相關規定,研究設立鐵路隧道保護區等。
5.下階段應加強隧道建設管理工作,對參建人員應進行技術培訓,對重大技術方案進行專家咨詢,對施工現場實行信息化管理。
八、站場
(一)主要設計原則
1.車站正線及到發線均按雙方向進路設計。
2.車站接發旅客列車進路上的道岔原則采用18號,動車出入段線與車站銜接的道岔可采用12號。
3.客運設備
揭陽站城際場旅客站臺長度采用210米,其余車站旅客站臺長度采用110米;站臺寬度結合客流量、構筑物設置計算確定;站臺高度按1.25米設計。
(二)沿線車站
1. 黃岐山、岐寧站按無配線車站設計,設側式站臺2座。
2. 揭陽站
(1)本線自汕頭端引入車站城際場并采用與揭惠鐵路正線貫通布置方案。
(2)城際場北側增設到發線2條(含正線1條)、島式站臺 1座,城際場規模調整為2島4線。汕頭端咽喉設一組“八”字渡線;惠來端咽喉預留揭惠鐵路復線引入及“八”字渡線設置條件。利用既有交通涵接長改建為旅客地道1處。
九、動車組設備
(一)本線動車組存車利用揭惠鐵路設置的揭陽動車存車場,存車線按滿足2列4輛編組動車組存放條件設計,同時應進一步落實共用運營管理事宜。
(二)揭陽車站設動車組乘務員(司機)派班、間休室。
十、通信、信號、信息與災害監測
(一)通信
1. 傳輸及接入
(1)車站設置 SDH 10Gb/s及SDH 2.5Gb/s傳輸設備,接入調度中心傳輸系統。
(2)車站設置接入網ONU設備。
2. 電話交換
沿線自動電話通過接入網接入汕頭既有電話交換機。
3. 數據網
車站設置接入路由器并接入潮汕機場的匯聚路由器。
4.專用通信
車站設置車站調度交換機,接入調度中心設置的調度所型調度交換機。
5.無線通信
(1)沿線設置GSM-R基站,利用調度中心設置的基站控制器(BSC)等設備,接入既有GSM-R移動通信網。
(2)站內及3公里以上隧道無線場強按冗余覆蓋方式設計,其余區間無線場強按單網覆蓋方式設計。
(3)區間無線弱場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數字中繼設備、漏泄電纜和天線等方式解決。
6.視頻監控
(1)四電機房內外、橋梁救援疏散通道、隧道口、車站咽喉區、牽引供電分相區及上網點等設置視頻采集設備,接入調度中心設置的綜合視頻監控區域節點。
(2)視頻監控采集點設置及視頻存儲容量,參照粵公通字〔2021〕36號《廣東省城際鐵路治安和反恐怖防范建設規范(試行)》執行。
7.光纜線路
沿鐵路兩側槽道各敷設1條96芯干線通信光纜。
8.警用通信
(1)車站設置SDH 10Gb/s傳輸設備。
(2)車站設置警用電話接入網關,接入公安電話交換網。
(3)地下車站設置PDT無線通信基站,接入公安警用PDT無線通信網。地下車站、隧道內采用直放站、漏纜方式進行警用無線場強覆蓋。
(4)沿鐵路兩側槽道各敷設1條48芯警用通信光纜。
9.其它
(1)車站設置會議電視終端,接入調度中心設置的會議電視中心設備。
(2)新建生產、生活房屋設置綜合布線系統。
(3)新建通信機房設置通信電源、電源及環境監控設備。
(4)在牽引供電分相區、上網點、車站咽喉區、隧道口等處,需要利用接觸網支柱安裝視頻監控采集設備時,應確保供電、行車安全,并滿足運營維護管理需要。
(5)進一步深化、細化地下車站區段GSM-R網絡覆蓋方案。
(6)進一步調查核實通信遷改工作量。
(二)信號
1. 揭陽站城際場采用列車控制系統第二級和自動駕駛系統(CTCS-2+ATO),正向按追蹤運行,反向按站間運行設計。該站在揭惠鐵路工程中設置的調度集中,列控系統,聯鎖設備及信號集中監測等系統設備相應改造,并納入粵東城際鐵路行調臺管轄。
2. 設置綜合接地系統。信號系統設備相應設置防雷及接地。
(三)信息
1.客運站設票務系統、旅客服務信息系統(包括視頻監控、綜合顯示、廣播、安檢、入侵報警等子系統)、綜合布線系統、辦公管理信息系統等。
2.票務系統采用城市軌道交通自動售檢票系統方案,優化客票票制、客票載體等設計方案;優化并細化客運站票務系統網絡安全設計方案,保證對旅客關鍵信息的安全存儲、傳輸、處理等;明確票務系統與公安實名比對系統、第三方移動支付系統等的接口方案。
3.進一步梳理并優化安檢儀等安全檢查設備的智能安檢功能設計;優化客運站重點區域的視頻監控設計方案。
(四)自然災害監測
按照《城際鐵路設計規范》(TB10623-2014)執行,本段雨量監測點與粵東城際鐵路揭陽南至潮汕機場段統籌考慮。根據本線地理氣象特點,設置風速風向監測設備。
十一、牽引供電與電力
(一)電氣化
1.牽引供電系統采用帶回流線的直接供電方式。利用擬建的塘畔(DK19)牽引變電所為本段供電。牽引變壓器容量由潮州東至潮汕機場段統一考慮。
2.設置牽引供電遠動系統,對全線牽引供電設施進行集中監控,納入擬建的粵東城際供電調度中心。按智能供電調度系統設計。
3.接觸網正線采用全補償簡單鏈形懸掛。接觸線采用150平方毫米銅合金接觸線,承力索采用120平方毫米銅合金絞線。
4.接觸網腕臂柱一般采用H型鋼柱,多線并行區段一般采用硬橫跨,雨棚區段原則上與雨棚柱合架。
5.全線絕緣泄漏距離按不小于1600毫米設計。一般采用瓷絕緣子。隧道內、接觸網下錨處可采用復合絕緣子。
6.錨段關節一般采用四跨關節,電分相一般采用錨段關節式電分相。電分相設計應滿足行車需要,避免設置在大坡道及列車出站加速區段和線路限速低速區段。
7.接觸網架設避雷線。
(二)電力
1.新建2條綜合負荷10千伏電力貫通線。貫通線采用電纜敷設。
2.新建揭陽10千伏配電所,由地方變電站接引兩路10千伏電源。
3.有配電所車站由配電所供電,無配電所車站根據負荷大小由貫通線或相鄰鐵路配電所供電。在負荷集中處分別設10/0.4千伏變電所或箱式變電站供電。
4.新建電力遠動系統,按綜合SCADA系統設計。
5.按相關專業要求進行隧道防災、照明及應急照明等設計。
6.進一步核實電力線路遷改工程方案和投資。
十二、給水排水
(一)車站水源選擇及供水、消防方式
1.沿線各站均利用市政自來水作為水源,進一步核實、調整各站用水量,黃岐山站接引雙路市政水源,岐寧站接引單路水源,均采用直供水方式。揭陽站新增用水就近接引既有站區給水管路。
2.按現行規范對車站開展室外消防給水系統設計。黃岐山站設置低壓消防給水系統,岐寧站設置臨時高壓消防給水系統,與室內消火栓系統合設消防泵房和消防水池。揭陽站新增消防用水就近接引在建揭惠鐵路室外消防管網。
根據《鐵路隧道防災救援疏散工程設計規范》(TB10020-2017)、《廣東省城際鐵路設計細則》(DB44/T2369-2022),并參考有關已建成城際消防性能化報告,綜合考慮本工程實際地下區間、地面區間長度、列車實際及火災工況在最長區間的行駛時分等數據,本項目隧道區間內不設置消火栓系統。
(二)車站污水處理
各站生活污水達標排入市政排水管網,按現行排水規范取消化糞池等處理構筑物。下階段應進一步論證路中高架站車站雨水管網系統設置必要性。
(三)隧道排水
排水泵站根據隧道的結構滲漏水量,以及二用一備一冷備的原則配置排水機械。對低點泵站,按雷達液位計及視頻監控的原則強化監測及控制系統并預留排水機械進一步擴容條件。下階段進一步核實各排水泵房排水出路及運營期維修方案。
(四)其他
1.建設期應關注各站配套道路及城市給排水管網的規劃及建設,適時調整接管設計。
2.進一步核實、細化給排水管線遷改的工程方案、工程數量和投資,對黃岐山站、馬牙路、黃泰立交等重大管線應結合整體施工組織統籌考慮保護或遷改管線等工程措施。
十三、房屋建筑與基礎設施維修
(一)綜合維修
粵東城際鐵路綜合維修設施設置按全線統籌考慮,本段綜合維修由其他段落擬建的綜合維修車間、工區負責,定員及設備按需配置。
(二)房屋建筑
1.車站建筑
(1)站房及相關配套用房總建筑面積20925平方米。其中,地下車站13595平方米,地上車站7330平方米。其中:
岐寧站為路中高架車站,站房及路側用房建筑面積按2320平方米控制。
揭陽站為地面站,本線引入新設城際車場,接建站房位于既有站房東側并排布置。本工程揭陽站站房綜合樓建筑面積按3000平方米控制;跨線旅客地道建筑面積按2010平方米控制,其中780平方米利用既有交通涵改造。本線與揭惠鐵路共用城際場,客流共用地道及站房,應統籌考慮票制及旅客流線組織。
黃岐山站為地下二層車站,總建筑面積13595平方米,其中,城際鐵路10633平方米,鐵路與商業開發共用2962平方米(合用包含:消防水池、消防泵房、公共衛生間、出入口、新排風道、通風空調機房+冷水機房)。按通過天橋至路中綠化帶設進、出站口設計。
(2)下階段應結合規劃、消防、交通等部門要求,細化車站場地規劃、排水、綜合管線及與市政交通設施的銜接設計。
(3)按公交化運營方式,同時考慮越行車影響,揭陽站、岐寧站、黃岐山站應設置站臺門。進一步核算有效斷面面積及氣動效用對安全門的影響,合理設置站臺門與站臺邊距離,確保運營安全。對于行車組織(有越行及跨線車的車站)及規范要求需要加寬站臺的車站按加寬設計。
(4)對于車站的靜態標識設計,應結合城際鐵路特點,在參照鐵路行業相關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設計。
(5)對于車站建筑造型及內外裝飾應進一步優化,對不同線路應通過建筑裝飾設計元素適當區分。對同一線路的車站風格應相對統一。
2.地下站基坑圍護
黃岐山站為地下二層車站,結合周邊環境條件,原則同意采用明挖順作法施工,圍護結構采用1.0米厚地下連續墻+內支撐形式,基坑中部設置一排臨時立柱,標準段設置4道內支撐,加深段采用5道內支撐+1道倒換撐;第一道支撐及各道角部水平斜撐采用混凝土撐,其余采用鋼支撐。
3.房屋總規模
本線站房及相關配套用房總建筑面積20925平方米,區間房屋(宿舍綜合樓、通信基站)建筑面積2025平方米,房屋總建筑面積按22950平方米控制。
十四、環保
(一)關于本線環保重大問題說明
嚴格執行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批復意見,全面落實好各項環保設計。
(二)生態保護
進一步補充臨時工程占地面積及類型,據此完善相應的復墾、生態修復及表土剝離設計。
(三)降噪工程
1.嚴格按環評確定聲屏障設置段落和高度,聲屏障均采用金屬插板式結構。U型槽路段應結合擋墻設計統籌考慮降噪工程。
2.直立式聲屏障結構安全等級二級,設計使用年限50年。金屬聲屏障單元板應符合Q/CR759-2020規定要求。聲屏障段落盡量避免設置安全門,確需設置的安全通道,應與救援疏散通道做好順接。
3.零星、分散的居住點采取隔聲窗降噪措施。
(四)水土保持
應深入開展棄渣綜合利用和處置專項設計,進一步減少取、棄土(渣)數量,切實保護環境。施工便道原則上按填挖平衡設計,對確實多余出渣應設置棄渣場集中棄置。
(五)文物保護
按照相關主管部門要求落實好文物保護責任,完善相關審批手續。
十五、施工組織及總概算
(一)施工組織設計
1.全線總工期暫按4.5年(54個月)考慮,其中土建控制工期為榕江隧道,施工工期44個月。
2.原則同意機械鋪軌、機械架梁的施工方案,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簡支梁采用集中預制架設方案,全線按設置簡支箱梁預制(存)場1處分析。鋪軌按利用汕頭至潮汕機場段工程設于汕頭站的鋪軌基地,應結合粵東城際“一環一射線網”各段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統籌安排工序及施工裝備銜接。
3.根據項目實際情況,揭陽地區棄土調整為按消納處理。其他原則同意上報施工組織方案。
(二)設計概算
根據《鐵路基本建設工程設計概(預)算編制辦法》(國鐵科法〔2017〕30號)、配套定額等計價依據(國鐵科法〔2019〕12號、〔2021〕15號等相關規定)及廣東省現行相關工程綜合定額及配套費用標準等對本項目進行設計概算審查。其中岐寧站先期實施工程按巳批復概算費用(粵交鐵〔2022〕206號)單獨列入。
經審查,核定粵東城際鐵路“一環一射線”揭陽南至揭陽段項目初步設計概算為426507.56萬元。(其中含岐寧站先期實施工程初步設計批復投資7490.44萬元(,不包含地方承擔車站綜合體投資7836.80萬元)。
十六、其他
(一)本項目為廣東省重點鐵路建設項目,項目建設各項基建程序執行國家和省管鐵路管理要求。
(二)涉及既有鐵路工程的相關建設和施工組織方案,下階段應與既有鐵路產權單位進一步協商,并按要求辦理相關手續。本項目引入在建揭惠鐵路揭陽站并對其進行調整優化,應協同揭惠鐵路建設單位開展揭陽站相關變更設計,統籌設計、同步實施。
(三)建設單位應按照省管鐵路建設管理規定履行基本建設程序,并嚴格按有關批復意見組織建設,切實履行建設管理職責,加強施工圖審核等項目管理工作,嚴格控制工程投資,確保項目建設安全適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
附表:初步設計概算審查表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
2022年7月7日
附表
新建粵東城際鐵路“一環一射線”揭陽南至揭陽段項目
初步設計概算審查表
單位:萬元
章別 | 費用類別 | 送審費用 | 調整 | 審查費用 |
第一部分:靜態投資 | 411693.99 | -2199.21 | 409494.78 | |
一 | 拆遷及征地費用 | 120469.10 | 0.00 | 120469.10 |
二 | 路基 | 9951.35 | -1279.30 | 8672.05 |
三 | 橋涵 | 46812.08 | -1000.34 | 45811.74 |
四 | 隧道及明洞 | 111785.90 | -1863.25 | 109922.65 |
五 | 軌道 | 13736.98 | -352.66 | 13384.32 |
六 | 通信、信號、信息及災害監測 | 9393.87 | -1.52 | 9392.35 |
? | 1.通信 | 3123.55 | -2.31 | 3121.24 |
? | 2.信號 | 3343.98 | 1.52 | 3345.50 |
? | 3.信息 | 2853.28 | -0.72 | 2852.56 |
? | 4.災害監測 | 73.06 | -0.01 | 73.05 |
七 | 電力及電力牽引供電 | 9181.01 | -16.27 | 9164.74 |
? | 1.電力 | 5476.29 | -17.55 | 5458.74 |
? | 2.電力牽引供電 | 3704.72 | 1.28 | 3706.00 |
八 | 房屋 | 36011.34 | 372.69 | 36384.03 |
? | 1.旅客站房 | 35002.25 | 397.13 | 35399.38 |
? | 2.其他房屋 | 1009.09 | -24.44 | 984.65 |
九 | 其他運營生產設備及建筑物 | 14539.58 | 87.59 | 14627.17 |
? | 1.給排水 | 702.97 | -10.99 | 691.98 |
? | 4.動車 | 39.24 | 0.00 | 39.24 |
? | 5.站場 | 9447.60 | 99.37 | 9546.97 |
? | 7.其他建筑及設備 | 4349.77 | -0.79 | 4348.98 |
十 | 大型臨時設施和過渡工程 | 3298.67 | -94.35 | 3204.32 |
十一 | 其他費用 | 22190.53 | 2316.26 | 24506.79 |
? | 一、建設項目管理費 | 3288.92 | -42.47 | 3246.45 |
? | 三、建設項目前期費 | 1351.00 | 0.00 | 1351.00 |
? | 四、施工監理費 | 2422.07 | -38.44 | 2383.63 |
? | 五、勘察設計費 | 5224.00 | -41.00 | 5183.00 |
? | 六、設計文件審查費 | 423.42 | -6.78 | 416.64 |
? | 七、其他咨詢服務費 | 1397.22 | -21.24 | 1375.98 |
? | 八、營業線施工配合費 | 500.00 | 0.00 | 500.00 |
? | 九、安全生產費 | 5218.89 | -91.93 | 5126.96 |
? | 十一、聯調聯試等有關費用 | 195.47 | 0.00 | 195.47 |
? | 十三、生產準備費 | 57.27 | 0.00 | 57.27 |
? | 十四、其他 | 2112.27 | 2558.12 | 4670.39 |
? | 以上各章合計 | 397370.41 | -1831.15 | 395539.26 |
十二 | 基本預備費 | 14393.15 | -91.27 | 14301.88 |
? | 扣減地方承擔車站綜合體投資 | -7670.52 | -166.28 | -7836.80 |
? | 岐寧站先期開工段(按廳已批復費用列入) | 7600.95 | -110.51 | 7490.44 |
以上總計 | 411693.99 | -2199.21 | 409494.78 | |
第二部分:動態投資 | 11207.00 | -343.62 | 10863.38 | |
十四 | 建設期投資貸款利息 | 11207.00 | -343.62 | 10863.38 |
? | 第三部分:機車車輛(動車組)購置費 | 6000.00 | 0.00 | 6000.00 |
十五 | 機車車輛(動車組)購置費 | 6000.00 | 0.00 | 6000.00 |
? | 第四部分:鋪底流動資金 | 149.40 | 0.00 | 149.40 |
十六 | 鋪底流動資金 | 149.40 | 0.00 | 149.40 |
? | 概算總額 | 429050.39 | -2542.83 | 426507.56 |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