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地鐵6號線抓馬山車輛基地綜合樓主體結構順利封頂,為下一步機電安裝及裝修施工打下堅實基礎。
青島地鐵6號線抓馬山車輛基地位于西海岸新區團結路以西、疏港高速以北、可洛石水庫以南地塊內,占地面積約450畝,總建筑面積約19萬平方米,共設計18個建筑單體。建成后將承擔6號線車輛的定修、雙周/三月檢、日常維修和保養等任務。綜合樓主體結構設計17層,建筑面積約1.7萬平方米,是地鐵運營的重要配套組成部分。
建地鐵就是建城市,助力城市更新。抓馬山車輛基地所在地塊緊鄰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是對外展示新區面貌的重要門戶。但該片區緊鄰山體,東西高差達31米,現場原狀為木材廠、修車廠,南側是一座垃圾填埋場,周邊環境復雜,開發條件極差,成為了制約周邊發展的一塊頑疾。青島地鐵秉持“為城市建地鐵,為人民建地鐵”的理念,克服地勢復雜、限制條件多等困難,施工進場后共清運各類垃圾約5萬立方米,極大改善了周邊環境。在車輛基地完成后,青島地鐵將積極推進TOD開發建設,打造一座總建筑面積達33萬平方米的地鐵新城,與周邊項目聯動,將地鐵車站、車輛基地、公寓住宅、商業開發、運動公園、教育配套等融為一體,提升新區門戶面貌,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貢獻地鐵力量。
“三早攻勢”見成效,實現降本增效。車輛基地工程限制因素多、設計難度大,能否盡快穩定設計方案,對工程推進至關重要。六號線公司堅持開展早設計、早穩定、早出圖的“三早攻勢”,超前謀劃,組織各專業設計集中辦公,充分論證、優化設計方案,抬高車輛基地標高約10米,實現了場區內土方平衡,減少土方外運約80萬立方米,并徹底解決了場區防洪安全問題,節省投資五千余萬元,節約工期3個月,安全、投資、進度和社會效益全面提升。同時,設計方案的迅速穩定為推進前期各類施工手續辦理提供了充足條件,僅用時11個月完成84畝基本農田手續辦理,創造了地鐵新速度。
數字應用降風險,筑牢安全防線。車輛基地施工最大風險來自高空作業的群塔施工,高峰期擁有二十余臺塔吊同時作業。為保障車輛基地安全施工,公司全面應用“智慧工地”系統,在每臺塔吊增設吊鉤可視化裝置、群塔防碰撞裝置、塔吊實時監測裝置、防傾翻黑匣子等智能設備,實現吊裝可視化、監管自動化、報警智能化。同時,全面采用標準化臨邊、洞口防護、智能語音警示,使用定制鋼板網架體外防護、定制鋼梯籠,提升現場數字化應用和標準化施工水平,確保現場施工安全。
綠色低碳促發展,營造和諧環境。6號線自開工就將節能降耗理念深植于內心之中,推廣采用太陽能路燈、空氣能熱水器等設施,照明設置智能光感開關,配合手機App實現精準控制;設置混凝沉淀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凈化施工廢水,用于車輛沖洗或噴淋降塵,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采用立體式揚塵防治系統,噴灑生物抑塵劑,設置智能霧炮23臺,聯動塔吊噴淋、圍擋噴淋等設施,全面降水抑塵。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