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午,隨著一聲爆破巨響,蘭州至海口國家高速公路重慶至遵義段(貴州境)擴容工程第7標段桐梓隧道進口工區與斜井工區之間主洞貫通,由貴州公路集團承建的項目T7合同段進口端雙幅掘進總長突破10700余米大關,為桐梓隧道全線貫通奠定堅實基礎。
桐梓隧道是重遵(貴州境)擴容工程中最長隧道,也是省內第一長隧道,全長10.497公里,最大埋深約639.07米,為分離式特長隧道,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100公里/小時。
由于貴州喀斯特地貌的特殊地理原因,桐梓隧道地質情況復雜,穿越3條斷層破碎帶,融合了復雜斷層、高地應力、高瓦斯、煤層采空區,以及溶洞、暗河、突泥涌水等特殊地質風險,其中煤與瓦斯最具有突出的危險性,施工難度極大。
桐梓隧道內施工現場
“我們工段內原本預計雙隧共500余米的瓦斯,進場后發現有近8公里,這大大加大了施工難度,阻礙了施工進程。”蘭海高速重遵擴容工程第7合同段項目經理喻興洪介紹道,本項目段斜井左右洞進入井底后處于東山背斜核部,為炭質泥巖,非煤地層,但出現了瓦斯突出動力現象。“這是很危險的,如果工人在鉆孔施工時工程中遇到位置不確定的氣囊,一旦不慎鉆桿擊破氣囊,在地應力作用下就會出現頂鉆、噴孔傷人等事件。”
機械正在貫通口作業
為了杜絕這種事件發生,他們采用了“瓦斯監控系統 瓦檢人員 視頻監控系統 人員定位(門禁)系統”,動態實時監控洞內各點瓦斯濃度、二氧化碳(CH4、CO2),并集中反饋到監控室內,有效降低進洞人員安全風險。
“同時,業主單位結合此項目工程特點,引入了隧道施工咨詢單位、隧道瓦斯咨詢單位等,為桐梓隧道施工建設安全、技術、質量等方面提供服務指導。”喻興洪介紹道。
在施工現場,大型三臂鑿巖臺車、濕噴機械手、防水板鋪設鋼筋精準定位臺車、自行式液壓移動棧橋、電纜溝整體滑模一體機、自動噴淋養生臺車等設備正在緊張作業。
“這些國內國際先進施工設備和技術讓本次施工實現了機械化、智能化施工。”喻興洪表示,這些設備的啟用也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目前,雙幅總長20.994公里的桐梓隧道全隧掘進工作整體進度已完成約98%,預計今年11月底實現雙線貫通。
桐梓隧道T7合同段進口航拍圖(受訪者提供)
“本次貫通還利于雙隧排水工作,大大降低了排水成本,此后,隧道內排水將由機器抽水變成依地勢自然排水,也將大大提高掘進效率。”喻興洪均表示,現在單隧內一個班次最多有70余人同時作業,接下來將嚴格按照安全生產制度相關規定繼續推進隧道掘進工作,爭取實現2023年中旬通車的目標。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