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成都至蘭州鐵路成都至川主寺(黃勝關)段躍龍門隧道內,第一組500米長鋼軌穩穩落下,標志著成蘭鐵路成川段進入高原段鋪軌階段。
第一組500米長軌鋪設
成蘭鐵路成川段位于四川省境內,項目在成都青白江站與既有寶成線接軌,經德陽、綿陽至阿壩,在黃勝關與擬建成都至西寧鐵路接軌,設計時速200公里。線路全長約275.8公里,正線鋪軌561公里、站線鋪軌57公里、道岔221組。目前,成都平原區段已鋪軌完成,向川西高原3200米海拔推進。
據中鐵十九局成蘭鐵路工程指揮部指揮長王海亮介紹,中鐵十九局參建的躍龍門隧道左右線長約20公里,今年3月以來,隧道內開始發生“季節性倒風”現象,平均每天四五個小時,最長時間28小時,這種倒風現象會導致洞內有害氣體在短時間內急劇增加,給鋪軌單位帶來作業風險。
為啃下長距離通風、疏散鋪軌時產生有毒有害氣體這塊“硬骨頭”,中鐵十九局建設者24小時堅守在洞內,測定數據,研究不同時間段倒風現象的性質、特點,掌握豐富全面的數據。成蘭公司多次組織施工、設計、監理等單位進行技術攻關,聯合研發隧道內有關通信、通風、有毒有害氣體檢測系統,制定了詳細、嚴謹的專項通風方案,并在十幾次的修改、3個月的打磨中逐漸完善。他們充分利用現有主風機設置與1號斜井,將新鮮風整體壓入右線,通風系統將新鮮風送入各施工作業面;同時加裝雙重風門,每次車輛進入單獨開啟一側風門,防止跑風串風;此外,所有通向左線的橫通道均設置完成防護門施作,通風時均予以關閉防止跑風。經過檢測,硫化氫及一氧化碳在“倒風”時段未出現超標等異常情況,風險可控。同時,他們與鋪軌施工單位開展了全國首例鐵路工程內燃機車隧道鋪軌作業有毒有害氣體中毒應急演練,為鐵路工程內燃機車隧道鋪軌作業安全生產提供了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應急指南。
成蘭鐵路成川段進入高原段鋪軌階段
據了解,成蘭鐵路建成通車后,將結束川西北地區沒有鐵路的歷史,與既有寶成鐵路、蘭渝鐵路及成西鐵路等共同形成連通西北與西南及華南沿海的干線鐵路通道,對于統籌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現民族地區團結進步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