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迎來新一輪強降雨天氣,西安地鐵快速反應,迅速啟動防汛工作預案,根據實時降雨分布情況部署多項安全應急措施,確保地鐵運營安全暢通。
強化隱患排查 人員24小時值守
為做好強降雨防范工作,西安地鐵對地勢低洼車站、出入段線、新線與既有運營線路接口等高風險區域進行了全面排查,發現問題隱患及時整改。各車站按照防汛應急預案、預警保障等組織開展專項演練,要求全員熟悉掌握車站結構、防洪應急物資分布、地鐵范圍排水情況等重點信息。
各級人員嚴格落實24小時應急值班制度,成立多支防汛專業應急搶險組,在接到水害應急信息后,迅速趕赴事發地點參與應急搶險工作。截至今天上午9時,先后共有726人次深入車站、車輛段參與暴雨應急保障工作。
加強設備巡視 確保行車安全
收到預警信息后,西安地鐵各專業全面加強設備設施日常巡檢,全力確保設備運作及行車安全。通號專業采取室內設備室“以守代巡”的方式,同時加密室外道岔、信號機等信號設備巡視頻次,及時開展積水、設備隱患排查;接觸網專業組織人力每隔3-6小時不間斷進行各個場段巡視排查,并在列車出、入場段前進行巡視保障,發現影響行車的設備隱患立即處理,保障安全平穩的運營秩序;機電專業迅速響應,上線巡查所轄內設備, 及時清理出入口電扶梯、高架站端墻門內外 雨水 , 排除設備因進水所導致的故障隱患,保障門梯設備的安全運行;軌道專業加密設備巡查, 細致 檢查軌道道床積水及排水情況, 時刻保持軌道設備處于 良好 狀態。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