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軌道集團黨委聯合中車成都機車車輛有限公司黨委舉辦了“黨建引領聚合力,軌行鏈接啟征途”成都軌道交通產業“紅鏈聯盟”成立儀式。來自成都市軌道交通產業各業務領域的6家鏈主及鏈屬企業黨組織負責人及黨員代表齊聚一堂,共話產業鏈黨建共建之策,共謀產業“建圈強鏈”之路。
活動現場,與會代表簽訂了產業鏈黨建共建協議,為產業“項目攻堅黨員突擊隊”“軌道產業黨員服務隊”“科技創新黨員先鋒隊”授旗、贈書,并舉行了“建圈強鏈,黨員有為”經驗交流以及鏈上企業參訪活動,標志著成都軌道交通產業鏈黨建共建正式進入常態化、規范化運行的新階段。
聚力產業建圈強鏈,成都軌道交通產業“紅鏈聯盟”成立
成都軌道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成立成都軌道交通產業“紅鏈聯盟”,是產業鏈企業深入踐行成都市產業“建圈強鏈”戰略的具體行動,旨在充分發揮黨建對產業鏈的引領帶動作用,將黨建共建與產業發展深度“鏈”接,以“黨建鏈”為引擎,驅動“產業鏈”“服務鏈”“創新鏈”“人才鏈”協同高質量發展的“一核四驅”產業發展動力體系,構建全鏈條聯動、全要素參與的產業鏈黨建聯盟。
打造特色產業“黨建鏈”,構建產業紅色引擎。通過構建產業鏈企業責任協同的產業黨建工作機制、打造資源共享的產業黨建服務陣地、共筑可防可控的產業廉潔風控體系,打破企業性質、辦公地域、隸屬關系等限制,探索建立鏈上黨組織工作聯動、資源共享的有效路徑,形成黨建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以“黨建鏈”驅動“產業鏈”,推動產業能級躍升。全力引導車輛智慧檢修、新一代智慧列控系統、自主化電氣牽引系統、齒輪傳動系統等一批高能級產業項目投資布局落地,加快構建“1+N”軌道交通智能維保體系,推動軌道交通產業強鏈補鏈延鏈,不斷提升本地軌道交通產業能級。
以“黨建鏈”驅動“服務鏈”,促進產業協同發展。構建與市級部門、產業功能區的產業協作機制,搭建本地產業供需交流平臺,建立本地軌道交通產業鏈優勢資源清單和產業需求清單,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項目撮合、資源嫁接等服務,全力推動構建成都“一校一總部三基地”軌道產業空間發展格局。
以“黨建鏈”驅動“創新鏈”,釋放產業創新動能。圍繞“智慧城軌”建設,聯合開展技術研發、技術應用聯合攻關,共同構建“創新+市場”雙驅動的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體系,不斷提升“成都車、成都研、成都造、成都修”品牌溢出力和行業領跑力。
以“黨建鏈”驅動“人才鏈”,培育產業專有人才。大力實施成都市“產業建圈強鏈人才計劃”,聯合培養一批高端產業科創人才、行業管理人才和技能工匠人才,通過“三個一批”人才培養,合力打造產業人才聚集高地。
發揮國企引導作用,激活軌道交通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成都軌道集團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引導帶動作用,協同市級部門、區(市)縣以及軌道交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以軌道交通建設運營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為導向,瞄準軌道交通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科技創新、智能運維”等重點領域,高站位謀劃產業布局,高水平推進產業投資,高標準開展產業運營,不斷增強產業生態集聚力、產業鏈建構力、高端要素運籌力,為軌道交通產業建圈強鏈不斷積聚新動能。
以市場換產業,筑優巢引鳳凰。成都軌道集團按照“依托市場優勢,引導產業落地”的工作思路,在軌道交通車輛、牽引、信號、綜合監控、自動售檢票、盾構等重點細分領域共協同引進30余家行業龍頭企業在蓉設立研發、生產基地,推動構建成都 “一校一總部三基地”軌道產業空間發展格局,具備了地鐵、有軌電車、動車組等整車制造能力和全譜系軌道交通車輛維保能力,整車年產能突破1500輛,全市軌道交通本地配套率達到50%以上,本地軌道交通產業能級顯著提升。
聚焦細分領域,精準投資布局。成都軌道集團深耕產業細分領域研究,編制發布《成都市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藍皮書》《成都城市軌道交通產業投資機會研究》等系列研究成果,立體展現成都市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全景。同時,依托“產業投資+資本運作”發展模式,推動一批高能級產業項目投資布局落地,加快構建“1+N”軌道交通智能維保體系。其中,與中車四方、中車長客合資建設的軌道裝備智慧工廠,率先在西部地區形成城軌A型電客車批量架大修能力,目前已具備了250輛/年的地鐵車輛架修能力(不含轉向架及部件檢修),成為國內城軌車輛智慧檢修合作的行業示范。
堅持創新驅動,共筑產業生態。成都軌道集團堅持以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編制《智慧城軌發展綱要及行動計劃》,全力推進智慧城軌建設。與西南交通大學聯合建設的“政產學研用投”創新平臺培育孵化了全球首臺套地鐵線路巡檢機器人、弓網在線監測裝置、接觸網懸掛狀態智能巡檢系統等20多項成都“智”造新技術,獲得專利22項、軟件著作權2項,4項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聯合中車四方、中車成都公司打造的融合5G、大數據、AI、工業互聯網等技術的“2025智慧型全自動行車試驗平臺”,創造了6項“國內首個”,基于此平臺研發的全國首列基于5G車車通信全自動駕駛的時速140-160km/h新一代市域A型列車,為成都都市圈建設提供了綠色、安全、便捷交通創新載體。
軌行致遠,鏈向未來。當前,成都已全面開啟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新征程,成都軌道集團將乘勢而上、踔厲奮發,聯合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各鏈屬企業黨組織依托“紅鏈”優勢,發揮“聯盟”效能,集眾智、匯眾力,共同探索黨建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成都路徑”,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建圈強鏈”,為成都唱好“雙城記”、建強“都市圈”、提質“幸福城”貢獻軌道力量,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