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隨著“成功號”盾構機順利出洞,廈門地鐵6號線董任站至官任站區間完成雙線貫通,標志著全線最難區間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全線順利貫通奠定了基礎。
區間隧道貫通現場
由中鐵十四局負責施工的廈門地鐵6號線土建三工區包括3站3區間,全線長5.7公里,盾構區間全長4.8公里。其中董任站至官任站區間全長1.8公里,管片外徑6.2米,沿杏林北路、杏林灣路敷設。區間下穿中壓燃氣管道、全斷面基巖及孤石群、九天湖水域、已運營廈門地鐵1號線官任站等眾多風險源,建筑物密集、距離近,施工難度大。
據中鐵十四局項目負責人冀新華介紹,“成功號”盾構機下穿廈門地鐵1號線官任站,是廈門市首例盾構機正穿運營車站。下穿過程中,盾構距離車站結構最小凈距僅0.75米,需同時穿越14根圍護樁及18根隔離樁,盾構機刀盤每環需以不同角度進行“切樁”施工,對盾構機姿態及掘進參數控制都是極大的考驗。
針對施工難點,該項目部在掘進前對區間可能存在的風險源進行排查,有效規避了多條與區間沖突的燃氣管線,下穿過程中安排人員進行24小時值守,嚴格控制掘進參數,同時加強地面監測、巡視和地質雷達掃描等工作。尤其在穿越運營車站時,該項目提前組織維保人員進行帶壓進倉檢查及更換盾構機全盤刀具,過程中針對推進情況及時調整施工參數,最終順利通過運營車站,將沉降變化量控制在0.5毫米以內,實現了運營、建設雙平安,為后續線路下穿既有車站施工提供了寶貴經驗和參考。
在廈門首次使用盾構渣土分離設備
在區間盾構掘進時,該項目部還在廈門首次使用盾構渣土分離設備,將含水量較高的渣土分離為砂和干土,從根本上解決土尾受限問題,同時實現廢土轉換為可利用土,極大加快了施工進度,滿足了盾構施工要求。
據悉,廈門地鐵6號線建成后,將連接漳州角美,對于支撐廈門“跨島環灣發展”戰略、加快閩西南協同發展、打造廈漳同城經濟圈、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實現互利共贏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