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伴隨一陣汽笛長鳴,4艘施工船舶緩緩駛入象山港海域,寧波至象山市域(郊)鐵路工程(以下簡稱市域鐵路象山線)正式進入象山港跨海大橋海域勘察作業階段。
穩進扎實
確保地質資料充實準確
市域鐵路象山線工程全線長約61.45km,共設10座車站,連接寧波主城區與象山縣,其中象山港跨海大橋長6.2km,在已建成的象山港公路大橋東側并線建造。象山港跨海大橋是市域鐵路象山線的控制性工程,勘察施工作為一個重要環節能夠為后續詳細設計提供更為準確的地質資料。
今年1月14日,市域鐵路象山線先行節點開工以來,其中海上工程可行性勘測已于今年3月份完成,本次勘察目的是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根據已掌握的地質資料和地質情況,通過調查、鉆探、原位測試、水文地質試驗等手段,獲取橋梁線位相關地質數據資料,以滿足橋梁工程初步設計需要。
保障服務
確保海上作業安全有序
4艘施工船舶分別為1艘鉆探船及3艘輔助船。出海勘探前,海事部門執法人員逐一登輪,對施工船舶進行了“全面體檢”,確保船舶適航、人員適任、施工有序、措施到位,并強化現場交通組織,及時播發區域提醒,為海域勘察作業夯實安全基礎。
“本次海域勘察水域位于橋區水域,施工水域通航環境復雜,需要兼顧施工與象山港內電煤船通航、現有公路橋梁等安全影響;勘察工期約6個月,正好與開漁節、臺風季重合,且工期緊張,高峰時有10余艘船舶同時作業,對施工組織、重點時段保障、防臺工作等提出更高要求。”寧海海事處象山港大隊副大隊長肖漢說道。
為保障本次海域勘察順利推進,海事部門運用象山港口海域船舶交通流“大數據”,提前研判施工與通航相關影響,科學優化孔位作業順序,指導落實防臺、開漁等重點時段保障舉措,并提供現場警戒、電子巡航等服務,確保海上施工安全有序。
攻堅克難
確保工程設計經濟合理
“海域勘探簡單來說就通過鉆頭去勘測海底地質情況,取出巖芯,從而獲取各項巖土技術參數。”市域鐵路公司象山線業主代表姜巍介紹說:“本次海域勘察分初勘和詳勘兩階段進行,共布置145個勘探孔位,投入施工船舶10余艘。”
海域勘察面臨著多重挑戰,施工海域地質條件復雜、基巖埋深起伏比較大、巖性復雜、碎石土厚,給鉆探施工帶來了較大挑戰。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勘察單位采用綜合勘探法,通過采用合理的勘察工作量、先進的勘察手段和工藝,及時、準確、全面地獲取各項巖土技術參數,確保跨海橋梁工程的設計經濟合理。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