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全國各地持續高溫天氣。中鐵十四局大盾構公司各項目緊緊圍繞年度計劃安排,掀起一場戰高溫、斗酷暑、促生產、保目標的建設熱潮,一系列重難點項目取得階段性勝利,并向年度目標發起沖刺。
該公司下發專項通知,對夏季防暑降溫工作進行部署。各項目采取完善應急預案和處置方案、領導班子“二四六”帶班檢查、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時間、創造良好施工休息環境等措施,確保各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蕪湖城南過江隧道施工現場
在安徽蕪湖城南過江隧道施工現場,隧道內溫度已經達到35攝氏度,但各班組仍然有序進行各項工序施工。目前,“皖江復興號”歷時3個月掘進1000米,已安全實現盾構機始發、穿越無為大堤等兩項一級風險源。“另一側的‘皖江奮斗號’已掘進超1700米,即將進入水下穿越。”項目負責人徐恒吉介紹,為了應對高溫天氣,項目部在現場設置休息室,靈活調整工人作息時間,同時還定時為工人發放西瓜、綠豆湯等消暑食品以及礦泉水、藿香正氣水等防暑物資。
在福建廈門,隨著“成功號”盾構機刀盤破壁而出,廈門地鐵6號線董任站至官任站區間建設團隊克服持續高溫影響,實現了最難區間雙線貫通。該區間全長1810米,沿集美區杏林北路、杏林灣路敷設,風險源眾多。“其中,盾構雙線下穿在營的地鐵1號線官任站,便是區間控制性工程。”項目負責人冀新華表示,施工期間,井下溫度高,為保證施工進度,項目部在施工現場加設了水空調,還準備了冰塊送進隧道內,為在井下施工的工人送去清涼。
現場設置冰箱存儲降溫物品
地處上海的機場聯絡線項目,克服疫情和高溫天氣的雙重影響,呈現出一幅熱鬧的建設圖景。日前,“新穿越號”盾構機掘進突破千米。今年5月底實現全面復工復產后,該項目堅持“雙線作戰”,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做好防暑降溫工作,科學有序組織施工,強化工序銜接轉換,確保工程質量與施工進度齊頭并進。“我們不僅落實好防暑降溫勞動保護措施,還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做好保障工作。項目部在隧道內設置了2個大冰箱,存儲飲品、雪糕等夏季降溫物品,供生產人員使用。”該項目盾構經理于朋臣說。
與此同時,該公司其他重點項目也正緊盯年度目標,克服持續高溫天氣影響,加快推進進度。在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西線隧道建設現場,“京華號”盾構機正一路“潛行”,確保8月底到達隧道中間井;在南部沿海,廣湛鐵路湛江灣海底隧道建設者正全力以赴,為保證“永興號”盾構機順利下穿主槽道疾馳不怠……該公司正全力以赴,認真落實各項舉措,全方位保證項目建設節點目標如期實現。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