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難得了!今天湖面吹來的不是熱氣,而是一陣陣微風,趁著一早太陽還未露臉,我們已經干了4個多小時,為傍晚項目最后一倉冠梁施工做好準備。”20日上午9時30分,在太湖竺山湖北翼,國內在建最長干線公路宜馬快速通道無錫段8號倉與9號倉交匯處,臺車班組組長陶玉文說,“今天與高溫‘賽跑’,為最后一倉施工啟動沖刺。”上午8時多,驅車從宜馬快速通道陸域敞開段進入已完成主體結構施工的部分隧道,從5號倉口出來時,記者的眼鏡立刻蒙上一層霧氣,足見隧道內外溫差之大。放眼望去,已完成回水的隧道主體1號至5號倉已潛入湖底,從6號倉起破湖而出,往宜興方向延伸;竺山湖中央,工人和臺車、運輸車、吊車,交織成一幅施工大干的火熱畫面。
“目前項目約500名施工人員不懼高溫,汗流浹背地奮戰在竺山湖隧道各個作業面。”中交隧道局宜馬二標副書記宋雨新介紹,6月以來,連續高溫,太湖水位持續走低,雖然暑熱難耐,但低水位和晴天有利于土方開挖,給項目施工帶來了“黃金期”,兩個月內,破紀錄完成隧道主體15塊底板和18塊頂板澆筑。 將草帽和安全帽“組裝”成遮陽帽、馬甲里套長袖防曬傷、一小時喝2升水……在7號倉頂板上,工人們頭頂烈日,忙著綁扎鋼筋。宋雨新說,隧道施工過程中最耗費人力的莫屬鋼筋綁扎,由于是非標準施工,需要大量工人手工作業,將隧道側板、頂板和底板一排排鋼筋交叉固定,高溫悶熱下干活相當辛苦。
為加速推進項目建設,工人們勁往一處使,項目部也貼心地為他們尋找“涼爽”。“你看,我背后和胸前有4塊‘冰’,穿著干活涼快多了。”鋼筋工張傳堂脫下身上的馬甲給記者看,原來這是項目部為緩解暑氣,為工人們購置的“降溫背心”,里面可以放4塊硬凝膠。記者試穿一下,瞬間感覺到后背和胸前一陣涼爽。高溫期間,工人們人手一件,里面填充的硬凝膠可冰凍后反復使用,很受工人們歡迎。上午9時30分,工人們當天“上半場”的作業任務已基本完成。中交隧道局宜馬二標副經理李會軍說,天氣炎熱,白天可作業的有效時間減少,項目部通過調整工人的作息時間,開展“挑燈夜戰”和“上早晚班”等錯峰施工方式,清晨4時30分開工,避開午間前后最熱時段。
據悉,341省道無錫馬山至宜興周鐵段工程路線全長15.76公里,其中無錫段全長4220米,預計年內完成主體結構施工。該項目建成后,通過馬山互通可實現與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的快速轉換,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