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局透露,《福田區綜合交通“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于近期正式印發。“十四五”期間,廣深中軸城際鐵路將完成詳細規劃研究,線路預期接入皇崗口岸。至2025年,全區80%就業人口通勤時間有望縮短到30分鐘。
深汕高鐵有望接入福田
《規劃》透露,“十四五”期間,福田將積極構建多層級融合的軌道樞紐網絡,加強福田與灣區核心城市、莞惠臨深地區以及深圳外圍城區的連通互動,全面提升福田的輻射帶動能力。推動穗莞深城際前海-皇崗先行段開工建設,開展深汕城際鐵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廣深中軸城際鐵路詳細規劃研究、高速磁懸浮鐵路工程和深汕高鐵經廣深港客專至福田方向聯絡線可行性研究。推進城市軌道交通14號線、城市軌道交通11號線二期工程建設運營,推進城市軌道交通20號線二期、22號線納入市軌道交通5期建設項目。
其中,廣深中軸城際鐵路備受關注。根據規劃中的示意圖,這條城際線路將經龍華、福田接入皇崗口岸。而記者留意到,今年5月,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了《深圳市常平至龍華(深廣中軸)城際(深圳段)交通詳細規劃采購項目招標公告》。招標文件稱,2020年獲批的《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提出常平至龍華城際,并納入近期建設項目,亟需明確常平至龍華城際與深圳規劃深廣中軸城際關系。明確常平至龍華(深廣中軸)城際線總體功能定位、技術標準、深圳和東莞段站位方案、與廣州銜接方案及車輛基地選址方案,推動深廣中軸城際線納入灣區規劃和近期建設。此前,有媒體報道,去年12月東莞交通局透露,正優化佛穗莞城際的線位并往深圳延伸,通過調整常龍城際的線路方向,實現與佛穗莞城際銜接,打造灣區中軸城際(即廣深中軸城際)。
北環大道紅荔路或局部下沉
“十四五”期間福田將持續打通對外新通道,全面貫通內部主干路網骨架,加密次支路網絡,形成對外高效可達、片區快速聯系、內部暢通便利的路網體系。
其中,高快速路方面,開展深汕第二高速連接通道,推進僑城東路北延,加快廣深高速公路改擴建、濱海大道(深圳灣總部基地段)交通綜合改造工程、皇崗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彩梅立交改造工程建設;主干路網方面,持續開展北環大道局部下沉、紅荔路局部下沉研究,推進華富路-福田路、福田南路-絨花路貫通,開展香梅路南延、白石路東延、紅荔路西延、新洲路北延和南延研究;次支路網方面,開展次支路網加密工程,推進沙頭街道、華富街道、梅林街道等10個街道內共118條內部次支路新改建,開展八卦嶺、彩梅、車公廟、香蜜湖、華強北片區地下道路工程規劃研究。
此外,《規劃》透露將開展福田全區智慧交通提升工程,包括推動主干道智慧道路全覆蓋;推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智能駕駛共享出行示范平臺搭建,通過開展福田區充電站布局設計指引,推進福田區新能源充電設施建設。
按照規劃目標,“十四五”末期,福田路網密度將由2019年的7.66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9.08公里/平方公里。全區智慧道路建設里程要突破100公里。
市民中心和深圳體育場規劃直升機起降點
在完善公交服務方面,《規劃》稱,“十四五”期間,要加快推進軌道交通、常規公交、慢行系統三網融合發展,探索中小運量、直升機、海上航線等特色公交方式,大幅提升綠色交通分擔率。
持續推進濱河大道、北環大道、皇崗路、彩田路、僑香路、僑城東路、香蜜湖路、紅荔路和福田路公交專用道建設,推動公交線路進社區實施,開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智慧小巴試點示范工程、環中心公園智慧小運量系統試點示范工程規劃研究,落實市民中心、深圳體育場、上步客運碼頭直升機起降點規劃建設。
為改善慢行交通環境,《規劃》提出,將開展福田區“步行城市”研究,實施龍華-福田自行車專用道,結合深南大道、金田路、新洲路等道路慢行系統提升工程,新增自行車專用道網絡并拓寬步行專用道網絡,推進中航天橋、新洲路(北大醫院西南門西側)、新洲路(跨新洲路和商報東二路)、上步路(八卦二路附近)人行天橋等立體過街新建工程。開展福田區山海通廊工程規劃研究,規劃建設“五橫五縱”慢行休閑生態廊道,加快福田中心區(二期)二層云廊規劃建設,開展華強北、八卦嶺、梅彩二層云廊、車公廟地下慢行網絡研究。
《規劃》稱,至2025年,預期實現福田80%就業人口通勤時間由2019年的45分鐘提升至30分鐘,主要居住就業區域自行車專用路覆蓋率達到100%,綠色交通分擔率提升到85%。
研究在河套開展地下綜合管廊物流配送
此外,記者留意到,《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著力優化物流設施空間布局,加快形成現代城市物流配送體系,以支撐福田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打造國際消費中心。
其中提出在完善末端物流方面,要推廣“前店后倉”物流發展模式,完善大型社區電商物流服務網點布局,建設社區快件自取設施,試點建設中小型共享倉儲設施。
福田將展開新模式試點,包括開展華強北地面管廊配送設施試點研究,開展華強北、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無人配送設施規劃建設研究,開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環中心公園活力圈地下綜合管廊物流配送研究,結合城市更新配建社區物流配送站,出臺扶持政策推進企業開展共同配送,提高智能快遞柜覆蓋率,試點機器人配送。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