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780多個晝夜的奮戰,8月20日,官新高速長達3510米的椆樹山隧道右幅順利貫通。至此,椆樹山隧道如期實現了雙幅貫通的目標,為官新高速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椆樹山隧道全幅順利貫通
椆樹山隧道進口端位于安化縣古樓鄉,出口端位于安化縣平口鎮沂溪村,中線最大埋深551米,為“小凈距+分離式”隧道。隧道進口端位于“V”字形沖溝地帶,地形起伏大,需大面積爆破布設臨建場地,且山區電力資源匱乏,需長距離修建施工便道,生活物資和材料運輸困難。同時,隧道出口端地質軟弱破碎,洞口端淺埋,存在大面積滑坡;洞內富水,發育5條斷層破碎帶,圍巖整體較破碎,進口端長距離反坡,施工難度大、技術要求高。
面對諸多難題,施工方采取“主體工程、臨建工程、便道工程”三管齊下的方式,迅速接通國網大電,以最快速度完成施工便道、生活駐地、拌和站等臨建工程建設。在隧道掘進過程中,施工方深入開展標準化建設,全面推進精細化管理,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工序進度和關鍵工序的作業循環,不斷優化施工組織,加強隧道施工關鍵工序及施工風險的管控;針對隧道富水及斷層破碎等施工難題,施工方采用磁焊槍無釘鋪設工藝,加強進口端長距離反坡排水控制,采用富水段“以排為主,疏堵結合”、局部地段注漿堵水的方式,有效解決了隧洞施工涌水問題,保障了施工安全。同時,施工方全面推行早會制度,每天對施工現場情況進行總結,及時協調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保隧道施工快速高效推進。
據悉,官新高速共有隧道22座,其中主線隧道20座(特長隧道2座),連接線隧道2座。目前,全線隧道開挖掘進已完成總量的90%,襯砌完成86%,全線22座隧道已有15座實現雙向貫通。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