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就緒,第80幅鋼筋籠正式下放。”隨著對講機中傳來一聲指令,最后一幅近70米高的地連墻鋼筋籠精準入槽。天津地鐵8號線一期工程重點控制性項目,天津市最深的地鐵車站——基坑深達38.38米的下瓦房站圍護結構全部完成。
項目現場,工人們將兩層的鋼筋籠精準對接,配合除塵作業,一切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當中。隨著巨大的鋼筋籠緩緩下沉,項目建設取得關鍵突破,下一步將轉入主體工程施工階段。
“下瓦房站是地鐵1號線、5號線的換乘站。8號線建成后,原有的地下兩層車站將加深為5層。車站周邊建筑多,舉個例子我們距離恒華大廈只有9米,這也為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間,我們不斷優化工序銜接,加強現場盯控,平均僅用2天就完成一幅地下連續墻澆筑。做完冠梁、降水井后,10月份,車站建設將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中鐵十八局集團天津地鐵8號線一期4標段項目經理王昌說道。
據介紹,8號線下瓦房站圍護結構采用80幅單幅鋼筋籠重量超過120噸、最大深度近70米的鋼筋混凝土地下連續墻,面對工程周邊既有建構物繁多、鋼筋籠吊裝下放難度大、垂直度控制精度高等諸多困難,施工團隊組建了超深地連墻攻堅小組,科學優化施工方案,通過BIM建筑模擬技術和超聲波檢測、紅外線測量等技術手段,將鋼筋籠垂直度控制在千分之二,同時把地面沉降控制在毫米級。
天津地鐵8號線一期工程是天津市中心城區南部骨干軌道交通線,沿線經南開、和平、河西和津南4個行政區,全長約18.6公里,共設17座地下車站。其中,位于繁華鬧市區的下瓦房站設計為地下五層,深達38.38米,相當于13層樓高,是目前天津最深的地鐵車站。
8號線一期工程引入了全自動運行系統和新一代通信技術、智能終端設備,可全面提升運營服務水平。開通運營后,可與地鐵1號線和5號線等7條地鐵線路實現快捷換乘,進一步完善天津軌道交通網,助力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建設,提升百姓出行體驗。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