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出關于《廣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8-2035年)》公眾參與情況的說明,針對公眾關注的問題進行五大方面回復,其中涉及線網規模、線路功能層次等熱點話題。
8月2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對《廣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8—2035)》(下簡稱《規劃》)公示,向社會征求意見。本輪《規劃》為廣州構建了高速地鐵、快速地鐵、普速地鐵組成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總規模達到53條,2029公里,與上一輪規劃對比,新增30條、1004公里線路。(詳見:廣州將新增30條軌道交通、1004公里線路)
為加大公眾參與力度,廣泛聽取公眾意見,2022年8月2日至31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開展了為期30天的《廣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8-2035年)》公眾意見征詢工作。公示期間,社會各界踴躍參與,集思廣益,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和建議,共計102560份。報告稱:“非常感謝公眾對全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工作的關注與支持。我局高度重視,組織技術人員逐天逐條梳理分析廣大市民需求,分門別類對意見進行了歸納。”經研究,現從五個方面對征集的意見予以反饋。
一、關于軌道交通線網規模偏大的意見
回復:軌道交通線網規模是在深入調查研究廣州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自然環境、城市建設、城市交通等基礎資料的基礎上,根據實際交通需求、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目標共同確定。廣州作為超大城市,應積極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發揮城市軌道交通在公共交通的主體作用。
本次軌道交通線網規模按照“以人為本、適度超前、統籌協調、因地制宜”的總體原則,采用出行需求分析法、類比分析法,經測算宜控制在2000公里左右,規劃方案規模約為2029公里,人均線網規模符合廣州城市交通實際出行需求,支撐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目標,發揮城市軌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主體功能作用。
二、關于優化軌道交通線路功能層次的意見
回復:綜合考慮軌道交通服務范圍、軌道技術標準、線路功能定位和服務特征等多方面因素,廣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包括城市軌道快線、軌道普線。有軌電車另有專項規劃。
軌道快線分為高速地鐵和快速地鐵,針對中心城區、副中心、外圍綜合城區提供差異化軌道交通服務。在中心城區與副中心、外圍綜合城區、周邊城市中心區之間的主要交通走廊上布局高速地鐵,實現高速直達;在中心城區向外放射交通走廊布局快速地鐵,提高線路平均旅行速度,實現快速通勤;在中心城區、副中心內部編制強覆蓋的普速軌道網絡,在外圍綜合城區搭建普速軌道交通骨架。
三、關于軌道交通線路延伸、擴大軌道交通覆蓋范圍及局部路由調整的意見
回復:線網布局方案是根據軌道交通功能定位、廣州城市空間結構和用地布局、軌道交通客流預測等,在多方案比選的基礎上確定的。有關軌道交通線路延伸、擴大軌道交通覆蓋范圍的建議,我局將充分考慮群眾訴求,在軌道線網規劃優化時統籌吸納。對于線路局部路由調整,我局將與市發展改革委、廣州地鐵集團等相關部門一起,在各條線路建設規劃、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充分吸收公眾意見,綜合各地區發展需要、客流效益、工程實施條件等因素,比選確定軌道交通線路具體路由方案。
此外,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國辦發〔2018〕52號)嚴格軌道交通建設申報條件,明確要求“擬建地鐵、輕軌線路初期客運強度分別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萬人次、0.4萬人次,遠期客流規模分別達到單向高峰小時3萬人次以上、1萬人次以上”。
對于難以滿足國家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條件的地區,將強化公共交通接駁,合理布置小汽車、出租車、自行車、步行銜接設置空間,形成高效的交通銜接系統,盡可能擴大軌道交通服務范圍,提高軌道交通服務水平,滿足群眾快速進入中心城區的需求。
四、關于規劃線路車站設置及運營線路增設站點的意見
回復:根據2018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標準》(GB/T 50546-2018),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主要任務是明確城市軌道交通功能定位、發展目標、功能層次、規模和布局,提出城市軌道交通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要求。本次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公示為軌道交通網絡布局、線路走向示意及起訖點、換乘點。
對于規劃線路的車站具體設置方案,我局將充分吸收公眾意見,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廣州地鐵集團,根據周邊城市發展、客流需求、工程實施、行車運營組織等多方面因素,在各條線路建設規劃、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進一步深入研究確定。對于運營線路,增設站點會造成線路停運,工程可行性低,我局將相關意見轉告廣州地鐵集團并積極配合交通主管部門完善軌道站點接駁設施規劃建設,優化公交接駁線路,充分發揮公共交通接駁設施服務優勢,為群眾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出行條件。
后續我局將會同相關部門做好車站平面布局規劃,合理設置車站出入口,并結合過街需求兼顧人行過街功能,打通軌道交通“最后一公里”,提升居民出行的安全性、可達性和便捷性。
五、關于軌道線路加快建設、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等近期建設類意見
回復: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是龐大的系統工程,建設影響因素多,施工方法復雜,建設周期長。公眾反映運營線路中個別車站或出入口尚未開通,因征地拆遷困難等原因制約施工進度相對滯后,我局將轉告相關部門;個別運營線路的預留站點由于現階段客流發展不成熟暫未開通,未來將結合周邊用地開發和客流需求適時開通。目前,廣州地鐵集團正按照建設計劃全力推進建設;對于規劃線路提前建設的有關意見,我局將轉告市發展改革委認真研究,為新一輪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編制提供重要參考。
專此說明。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2022年9月6日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