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成都多個區(市)縣在科學評估本轄區疫情防控形勢基礎上,逐步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各區(市)縣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項目建設,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全力推進項目建設提速提效。
今天,一起走進青白江區、新津區、簡陽市、都江堰市金堂縣和空港新城,看看火熱的項目建設現場。
青白江區“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
10小時,項目“閃電”復工
9月7日晚,青白江區逐步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得到這一消息后,中國水電七局二分局副分局長兼項目負責人馬上召集管理人員召開線上復工復產緊急部署會議,籌劃第二天復工事宜。
9月8日9時,經過防疫培訓、現場安全排查,確保無隱患后,項目正式復工。此時距通告發布僅10小時。從全員歇工到“滿血”歸來,復工速度堪稱“閃電”。
9月8日11時,項目現場旋挖鉆機、汽車吊、履帶挖機正火熱施工,項目現場施工負責人張向軍和袁濤正在督導施工。袁濤說:“頭天上午打電話,下午2點機械設備就進場。”之所以效率高,是因為值守在工地的這幾天,他都沒閑著,一直在打電話對接設備,“因疫情管控要求,資源組織不便,我們就在青白江當地尋找設備及操作手,以確保第一時間進場。”組織好設備后,操作手也提前對接,復工當天早上就進入工地。
目前,“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項目正在進行土方開挖的前期工作,對基坑護壁進行打樁支護。旋挖鉆機鉆出深約20米的孔洞,將鋼筋籠放進去,再澆筑混凝土。由于項目規模大,基坑面積約5萬平方米,開挖的土石方量約65萬立方米。這樣的支護樁,要打400多個,現階段對鋼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今年只剩不到4個月有效施工時間,怎樣將高溫限電和疫情影響的工期搶回來?袁濤說,將增加班組人員,延長作業時間,人停機械不停,24小時不間斷施工,同時多個作業面穿插作業,“有信心完成今年的年度目標”。
“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項目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區,總投資約33億元,是四川省重點項目,由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中國電建成都院和水電七局組成EPC聯合體共同承建。
項目占地181畝,總建筑面積42萬平方米,將以“一帶一路”展銷為引擎,建設集星級酒店、商務辦公、會議會展、展示交易、交流體驗于一體的貿易新平臺和消費新場景,整合布局展示交易中心、國際會議中心、演藝中心等功能。項目預計2025年投用,建成后可為政府、企業舉辦大型展會提供平臺,有力填補成都北部區域會展業短板。
新津區天府牧山數字新城
“兩橋三路”按下“加速鍵”
9月9日,成都新津天府牧山數字新城境內,楊柳新橋、牧山新橋、興普大道、青云路、翠微大道(以下簡稱“兩橋三路”)施工現場一派忙碌景象,大型機械來回穿梭,建筑工人加緊施工。為保證天府牧山數字新城“兩橋三路”既定的工期進度,項目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按下了施工“加速鍵”。
“兩橋三路”位于天府牧山數字新城,項目包含青云大道北延線、興普大道(靠楊柳河西側段)道路、翠微大道東延線3條道路及牧山新橋、楊柳新橋2座市政橋梁,計劃2024年2月建成通車。
“為了搶回在高溫期間耽誤的時間,項目部從9月初開始增加了人員和機械的投入。在作業時間上,分班輪流出場,關鍵工序實行24小時連續施工。”項目現場負責人介紹,近段時間,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項目部對全體施工人員采取全封閉管理,并進行全員核酸檢測,牢牢守住疫情防控關。
疫情防控工作是當前項目建設的頭等大事。各施工單位不僅落實人員出入查驗、測溫等環節,還加強了防疫物資儲備、應急培訓等,并對建設者落實“兩點一線”管理,在生活區采取消殺措施,嚴密防范風險,為工程建設的順利推進做好保障。
“下一步,項目部將進一步優化人員配置,協調各方資源,科學有序組織生產,為抗疫情、保進度貢獻我們的力量。”“兩橋三路”項目現場負責人說。
簡陽市中國五冶(成都)建筑科技產業園
確保完成年度6萬噸與產值6億的目標
9月12日0時起,簡陽逐步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在中國五冶(成都)建筑科技產業園的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焊花四濺,工人們正在繁忙地工作,在電光火石間,一塊塊巨大的鋼板被切割焊接成各種構件。
近兩年,成都“交子之環”景觀橋、熊貓基地觀光瞭望塔等一大批網紅地標建筑的構件,正是從這里誕生。中國五冶(成都)建筑科技產業園生產車間啟用了鋼結構預處理自動化生產線、自動化焊接機器人、橋梁板單元自動焊接系統等一系列自動化手段,通過智能科技減少人員投入,提高生產效能。
當前,車間正在加速生產的,是金簡仁跨沱江大橋的主橋和索塔鋼構件。該橋是金簡仁快速路跨越沱江的重要節點,攬獲世界最寬橋面大橋、世界最高傾斜橋塔、世界最大跨徑非對稱曲線形紐索面獨塔斜拉橋、每延米用鋼量最大4項“世界之最”。全橋鋼結構工程量約41644噸,其中主橋的第一次頂推部分已陸續加工完成,9月中旬首批800噸鋼構件將運往現場進行安裝。
經歷了高溫、疫情的考驗,在接下來的3個月,中國五冶(成都)建筑科技產業園將開足馬力,加班加點生產,確保完成年度6萬噸與產值6億的目標。
都江堰市“都四”山地軌道交通項目
項目完成年度計劃投資3.16億元
為實現疫情防控、項目建設“兩手抓、兩手硬”,在常態化防控下扎實推進建設進度,成都市重點項目“都四”山地軌道交通項目(都江堰段)多措并舉“防疫情、抓進度”。
有效落實閉環管理。科學運用“防疫泡泡”模式,以項目段為防疫單元,全線工點就地實施閉環管理,建設人員全部駐扎工地施工,有效切斷疫情傳播鏈,確保項目建設不放松。
嚴格落實防控政策。堅持“打有準備的仗”, 工地配足醫療測溫槍、口罩、消毒制品等防疫物資,強化人員實名制管理和健康狀態動態管理,并督促全體人員常態化開展核酸檢測和在正確的防護措施下施工。
不留死角排查風險。全面排查包括新進場人員、探班家屬和外出采購人員在內的場內人員信息,應排盡排、應排必排。建立實時信息臺賬,實行點對點接送,切實降低項目內部疫情傳播風險。
著力做好運行保障。科學規劃物流運輸需求,在市委市政府、各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及時為必要緊急保障人員及車輛申請辦理通行證件,有效解決項目施工所必需的運輸保障,確保項目不停擺。
截至目前,項目完成年度計劃投資3.16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90.29%。
金堂縣淮口南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
防疫施工“兩手抓”,預計2023年建成投用
9月1日,淮口南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項目公司金堂縣交投公司部署各項防疫措施,嚴格實行項目建設“全流程閉環管理”,要求各施工標段及時啟動疫情防控應急預案。
據項目負責人王輝介紹,進入工地需過“三關”:先測體溫,再查健康碼和行程碼,最后在消殺通道全身消毒。此外,進出工地的運輸車輛,也需要在門口過渡區進行登記和消殺。在每天兩次體溫監測中,一旦發現體溫異常人員,將在第一時間聯系附近醫院,將發熱病人及時送醫。
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項目建設工作,金堂縣專門成立疫情防控期間重點項目建設和企業生產保障工作領導小組,從縣發改、經信、交通、衛健等部門抽調人員組建工作專班,深入項目工地現場研究解決項目推進遇到的困難,協調解決企業反映的各項問題,督導企業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規定,全力加快項目建設。
淮口南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是金堂加快建設“軌道交通門戶城市”的關鍵環節,也是淮州新城提升區位優勢、強化輻射帶動影響力的重要交通節點。項目建設包括擴能改造工程和站前配套工程兩部分內容,項目估算投資5.99億元。擴能改造部分,包括新設550×12×1.25米旅客站臺2座、進站天橋和出站地道各1座,到發線按850米有效長度設計預留,新建8000平方米站房。站前配套部分,包括站前廣場、長途客運站及長途車停車場、公交車停車場、非機動車停車場及維修保養場、地面及地下停車場等建設內容。
目前,淮口南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擴能改造部分已完成站房、公安樓、行車間休樓的主體結構施工,正進行室內室外裝修工程;涉鐵部分已完成天橋、站臺基礎施工,正在進行出站地道涵身主體施工;站前配套部分已完成長途客運站、公交車站和站前廣場基礎施工,正進行主體施工。項目計劃于2023年建成投用。
項目建成投運后,西向可串聯淮州新城產業功能區、青白江區歐洲產業城和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助力金青新大港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和產業協同發展,加快推動金堂縣融入成都市域“半小時交通圈”;東向可連接遂寧、重慶等地,可增強金堂縣與鐵路沿線地區的互動,有助于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此外,遂成鐵路作為西南地區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成都至北京、武漢、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的鐵路客運業務,金堂縣通過淮口南站可實現與京津冀地區、長江經濟帶城市群、珠三角地區的鐵路運輸聯系。
空港新城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天府校區
搶抓工期,沖刺年底建筑全面呈現節點
圖書館屋頂上,工人們正進行“鋼筋骨架”鋪設,隨著屋頂、女兒墻開始混凝土澆筑,圖書館全面進入裝飾裝修階段;體育館施工現場,一個個鋼結構立面網格被吊裝到位,構成造型獨特的建筑外立面……位于空港新城的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天府校區項目,1000多名建設者正搶抓工期,沖刺年底建筑全面呈現的節點。
今年5月,項目已經完成體育場館的封頂,具體包括體育館、游泳館和游泳訓練館;目前除圖書館在進行剩余5%的主體結構施工外,其余單體均正在進行裝飾裝修施工。“圖書館主體預計于9月30日封頂,原計劃11月底完成,預計可以提前62天。”項目總工辜飛說。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天府校區項目位于空港新城絳溪南片區國際合作教育園區,是園區內引進的第一所大學,按滿足2030年在校生2.5萬人需求設計。項目總占地面積約3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5.77萬平方米,于2021年5月1日開工,預計于2023年5月31日竣工。
9月12日上午,在總包工長羅乙杰的監督下,鋼筋工張橋和他的同事們正在圖書館屋頂上進行屋面層鋼筋綁扎;不遠處的游泳館,幕墻班組正在進行施工,場館外立面龍骨立面效果已經基本呈現。
在體育館,鋼結構網格以及金屬屋面施工正在進行;宿舍組團正在進行室內精裝修施工、外立面外架拆除;教學樓的粗裝修施工已經鋪開,外架拆除已經開始……“預計2022年12月31日裝飾裝修施工完成后,建筑將全面呈現。”項目裝飾經理陸宋表示。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