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晉三號”盾構機巨大的刀盤徐徐轉動,沿著設計軸線,發出隆隆的轟鳴聲。9月10日,在狹小濕熱的操作室里,4個屏幕閃爍波動著千斤頂推力、刀盤扭矩、掘進速度等各種參數,盾構機司機楊士杰雙眼盯著監控屏,操控“盾構巨龍”,雙手動作熟練、游刃有余。
作為一名“地下工作者”,楊士杰工作的區間為太原地鐵1號線龍城大街東站至武宿機場站盾構區間,由中鐵十七局參建,全長2797.6米。楊士杰介紹,該盾構區間已累計完成小里程右線盾構掘進936米,大里程左線盾構推進732米,計劃年內實現貫通。為了讓百姓出行的路更便捷,項目部緊抓施工“黃金季節”,中秋佳節項目全體職工堅守在工作崗位。測量員爬樓下坑,測量放線,定點定位;工人們在腳手架上埋頭工作,支撐模板、擰緊螺絲;3臺盾構機同時掘進施工……項目建設現場一派繁忙景象,全體工作者密切配合,朝著實現全線貫通的目標奮勇前進。
“既要想方設法保障施工進度,也要千方百計確保安全質量。”正在現場監督盾構出土吊裝的安全總監許杰介紹說,“在確保完成既定任務節點的同時,我們也緊抓安全質量,對作業人員的安全檢查、安全教育、跟蹤監督從不松懈,全面消除安全隱患,筑牢安全防線”。
據悉,由中鐵十七局參與投資施工建設的太原地鐵1號線是省內計劃開通運營的首條PPP模式地鐵線,線路建成通車后,對于太原市構建“力”字形交通骨架,完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功能,推進太原都市區建設和中部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