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工作是企業提高管理效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場自我革命,也是提升企業精細化管理、增強發展后勁的必然選擇。近年來,面對復雜性、嚴峻性和不確定性不斷上升的經濟發展環境,重慶軌道集團積極開展改革三年行動及對標管理提升專項行動,多舉措挖掘增收節支、提質增效潛能,推動集團降本增效工作走深走實。
探索融資方式,夯實資金保障
軌道集團長期以來一直致力于優化債務結構,探索多渠道融資方式,在保障集團資金需求,滿足軌道交通建設、運營和和沿線資源開發需要的情況下,力求深化融資管理,嚴控融資成本。
通過各類融資通道,累計籌措資金超1200億元,為各板塊業務開展提供資金保障。夯實資金保障的同時密切關注政策調整,在銀行信貸融資方面,搶抓存量基準利率轉換LPR的有利契機,與各金融機構緊密聯系梳理LPR低轉方案,極大地降低融資利率,可節約財務費用超3.4億元/年。此外,在債券市場上,錨定國家“雙碳”戰略,著力發展綠色軌道交通,在資本運作領域也堅持“綠色金融”架橋引路,實現“金融節能”。目前,已累計發行綠色中期票據109億元,當期發行利率較同資質、同品種、同期限債券均有一定優勢,不僅體現了投資者對軌道集團的極高認可,也標志著集團在資本市場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實施技術改造,推行委外維保,降低維保成本
隨著重慶軌道交通線網規模不斷提升,客流量日益增大,軌道集團正面臨如何兼顧運營效率與安全,提高運營設施設備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挑戰。為此,集團積聚技術新優勢、探索試點新路子,在運營維保管控上出實招、下實功、見實效。
在保障運營生產安全和服務質量的基礎上,通過技術改造,開展引進、吸收、消化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和新工藝的“四新項目”,提高運營維保工藝水平,降低運營物資耗費,其中,單軌列車輪胎逐步實現國產化替代,降低費用25%;優化自動售票機配置,降低紙幣及硬幣模塊5-10%故障率,預計節約維修費用150萬元/年;通過車輛列檢規程試點優化,地鐵1、6號線列車日常計劃修理費預計可節約120萬元/年;推進單軌列車受電弓滑塊新技術上線項目,預計節約成本800萬元/年;開展跨座式單軌走行輪胎由18萬公里提高到25萬公里的使用性能試驗,單軌走行輪年平均更換成本預計可節約30%以上。
此外,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使運營設備設施專業維護管理逐漸向集約化、精細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在保證運營安全前提下,科學、合理地推進部分專業委外維保,1、2號線工務委外項目預計節約成本173萬元/年,1、2、3、6號線房建裝飾裝修委外項目預計節約成本242萬元/年。
挖掘設備節能潛能,加強能耗管理
軌道交通是名副其實的低碳節能、大運量交通工具,然而,即便是貼著“綠色出行”的名牌,軌道集團依然精益求精,不斷挖掘運營中的節能降耗潛力。
在保證運營服務質量的前提下,軌道交通車站合理利用地下站和高架站附近的自然采光,并通過陸續更換節能燈具,節能改造車站照明系統,利用移動感應裝置調節燈光亮度及分時段自動控制路燈照明等手段,預計可節約電量10.63萬度/年,可節約電費約7.12萬元/年。同時,各線路電扶梯應用變頻節能技術,可在無人狀態下進入到慢行節能模式,車站還根據人流量分布差異,動態采用平峰停梯節能模式,預計可節約電量約119萬度/年,節約電費約84萬元/年。
除此之外,優化人員結構、創新網絡化運營思路、建設智慧城軌等一系列措施,使企業實現降本增效。軌道集團將充分利用政策優惠和國家補貼,持續深入開展降本增效工作,加快在建線路建設,提升運營服務綜合能力,最大限度履行國有企業社會職能,不斷提升軌道交通自身造血能力,推動重慶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讓市民乘客享受到更周到更便捷的出行服務。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