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著秋風細雨,從西安火車站北廣場向南而行,穿過氣勢恢宏的丹鳳門廣場天街,步行即可抵達西安地鐵4號線西安站C口……9月20日9時許,期盼已久的10位原火車站地區居民代表搶先探訪西安站,在了解車站裝飾裝修、運營籌備情況、特色服務舉措的同時,實地體驗地鐵與國鐵“無縫換乘、快速進站”,見證西安火車站周邊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
古韻今風相得益彰
西安站已通過竣工驗收將于近期開通
步入站廳層,以古建筑“藻井”為元素設計而成的吊頂映入眼簾,車站裝飾采用唐代屋檐造型,整體以土黃色為主調,在柱面與墻面隨處可見祥云與西安城墻元素的紋樣,融合了古今建筑與本土特色的文化背景墻等等,每一處細節都讓這座位于明城墻與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之間的地鐵車站,古韻今風相得益彰,煥發出別樣的魅力。
“從8月18日至9月7日,西安站開展為期21天的試運行,全天運行時間18小時33分鐘,并于9月13日順利通過竣工驗收。”市軌道集團運營分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道,該車站綜合聯調共分信號調試和綜合監控調試2大類,其中信號調試4項,綜合監控調試8項,均已調試完成。試運行期間,累計列車運行圖兌現率100%、列車正點率100%,車輛、信號、供電、站臺門均無故障。此外,為確保地鐵西安站順利開通,車站先后組織開展了突發大客流、消防應急等各項綜合演練,進一步檢驗和提高了突發情況下各崗位人員的應急處置及協調能力。
受西安火車站站改工程影響,此前西安地鐵4號線西安站一直甩站運行。隨著此次驚艷亮相,該車站也將于近期開通,正式與廣大市民見面。
共設置3個出入口
地鐵4號線“火車站”更名為“西安站”
記者了解到,為回應公眾訴求,踐行“民呼我行”,經市政府批準同意,按照《地名管理條例》有關要求,將地鐵4號線“火車站”更名為“西安站”,將地鐵2號線“北客站”、及4/14號線“北客站(北廣場)”均更名為西安北站。
“本站共設3個出入口,C出入口位于西安站南廣場東側,A、B出入口與國鐵市政通道連通,可在地下直接實現與國鐵的便捷換乘,快速進出站。”地鐵西安站工作人員介紹道,地鐵西安站位于西安市明城墻外、環城北路以北、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以南、國鐵西安站站場下,為地下二層分離島式車站,未來將與地鐵7號線在此換乘。
隨著該站的建成投用,將進一步完善了丹鳳門廣場綜合交通樞紐集鐵路、地鐵、公交、出租、私家車“五位一體”的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功能,有效提高市民群眾和外地旅客的出行便捷程度。
采取邊運營邊建設
地鐵與國鐵實現“無縫換乘、快速進站”
“西安站是西安地鐵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運營線路中的在建車站,‘邊運營、邊建設、邊調試’是該站建設中的最大風險。” 市軌道集團建設分公司工作人員說道,為此市軌道集團專門成立了地鐵西安站合署辦,定期組織建設、運營及施工單位召開施工協調會,加強施工人員管理,合理利用軌行區資源,提高作業時間利用率,確保車站施工安全、可控。
值得一提的是,地鐵西安站主體與7號線換乘站、丹鳳門廣場綜合交通樞紐皆為一次規劃、一次設計、同步實施。車站首次采用“快速進站廳”的設計概念,實現了地鐵與國鐵之間的“無縫換乘、快速進站”,創新性提出“單向循環”的換乘概念,A、B兩個換乘通道連接國鐵快速進站廳,可最大限度方便旅客實現與國鐵的換乘。
但該快速進站廳及通道開放情況,需結合火車站地區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及國鐵西安火車站客流組織情況適時進行調整。
“老城·故事”文創展區
讓市民游客見證西安日新月異新發展
為傳承西安悠久的歷史文化、見證火車站地區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市軌道集團在地鐵西安站站廳特別策劃推出“老城·故事”文創展示區。
記者看到,展區由數字影像區、飛屏互動展區、道北拾憶區、火車站的前世今生展示區、未來展望區、榮譽展示區六部分組成。以二維動畫的形式展現了西安各地名的典故由來,以大明宮遺址和丹鳳門的模擬沙盤重現如今火車站在古代的繁榮景象,以3d手段還原昔日道北街景,以老街照片及舊時光老物件喚起老西安人滿是情懷的回憶。
“走入文創展示區,看到這些老物件,一下喚起了我的青春回憶,忍不住就想和老姊妹合影留念。西安站裝修簡潔大氣,美滴很。”居住在向榮小區77歲的宋玉枝奶奶笑著說。與她同行的張喜珍奶奶則表示,隨著西安站的開通,以后到火車站可以坐地鐵直達了,親戚朋友來西安游玩接送也更方便了,特別是車站內設置的鐵路30分鐘快速進站廳,也將為市民旅客出行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