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城市地下空間規劃》(下稱《規劃》)正式印發,該規劃以軌道交通網絡為骨架,多線換乘(樞紐)站點為節點,形成“一核、一網、六片”的空間結構。其中,規劃城市軌道地下線路48條、城市軌道地下站點480座;規劃19條山嶺隧道、規劃25條水下隧道;規劃15座地下污水處理設施、22座地下大中型生活垃圾轉運站和環衛停車場等。
本次規劃范圍為廣州市域7434 平方公里,規劃期限為2021年~2035 年?!兑巹潯坊诘拙€管控要求,根據自然、環境、人文和建設四大類評估要素,將地下空間劃分為適宜建設區(I)、適宜建設區(II)、一般適宜建設區(I)、一般適宜建設區(II)和不適宜建設區。
規劃結構方面,根據在編的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結合地下空間需求,以軌道交通網絡為骨架,多線換乘(樞紐)站點為節點,形成“一核、一網、六片”的空間結構。一核指中心城區,為地下空間發展核心區;一網指規劃軌道交通網絡;六片指花都—空港、知識城、從化、增城、番禺和南沙地下空間發展片區。
城市地下空間豎向遵循分層利用、由淺入深的原則,分為四層,淺層(0 ~ -15 米),次淺層(-15米~ -30米),次深層(-30米~ -50米),深層(-50米以下)。
規劃期內以淺層和次淺層空間為重點開發區域,適當拓展次深層空間,深層(除局部樁基需要外)作為遠景開發資源予以保護控制。局部地區因特殊需求可適當加大地下空間開發深度;地質因素影響地下空間利用的地區需采取相應工程措施。
本次《規劃》包括多個地下空間利用的專項規劃,地下軌道交通設施規劃包括國家鐵路、城際鐵路和城市軌道三大方面。
國家鐵路:規劃地下線路5條(段),約118公里,包括廣州-廣州東三四線,廣州東-新塘五六線,廣州南-廣州聯絡線,廣珠(澳)高鐵白云機場段、中心城區段、南沙段,廣河高鐵白云機場段;
城際鐵路:規劃地下線路3條(段),約68公里,包括廣佛江珠城際、中南虎城際南沙站以東段、佛山經廣州至東莞城際全線;
城市軌道:規劃地下線路48條(段),約956公里,主要為中心城區、外圍城區重點發展地區線路。
此外,規劃鐵路地下樞紐2座,城際地下樞紐15座,城市軌道地下站點480座,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區、外圍城區重點發展地區;規劃的車輛基地等塊狀附屬設施在中心城區宜結合綜合開發布設于地下。
《規劃》還提出了近期建設內容。
重點建設地區包括:優化體育中心、珠江新城等現有地下空間利用功能;推進國際金融城、廣州南站商務區、萬博等在建地下空間建設;強化廣州中央活力區、廣州東站、機場三期、白云新城、智慧城、廣州空鐵樞紐創新帶、慶盛科技創新產業城、明珠灣區起步區、廣州東部交通樞紐中心商務區等重點平臺新建地下空間建設。
地下交通設施方面,近期建設4條(段)地下國家鐵路、3條(段)地下城際鐵路、1條(段)地下城市軌道,地下線總里程約177公里;近期建設23條地下車行通道,主要包括3條山嶺隧道、6條水下隧道、13個地下立交和1條地下道路,總長度約36公里;近期建設13個地下一般公共停車場、泊位5385個,交通樞紐配建停車場以相應地塊完成土地出讓情況為前提,鼓勵建設地下形式;近期建設地下公共人行通道11座,兼顧24小時過街功能站點的通道8處。
市政公用設施方面,近期規劃綜合管廊長度約165公里,主要分布在天河區、黃埔區、海珠區、荔灣區。規劃新建西部凈水廠、擴建永和北水質凈化廠、蘿崗水質凈化廠。推進鳳凰城雨水調蓄池建設。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