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隨著刀盤緩緩轉動,武漢地鐵11號線三期首開段“江盛號”盾構機正式始發,這是該線路開始掘進的第一臺盾構機。
“江盛號”盾構機正式始發
當天,位于白沙洲武金堤附近的盾構施工現場,長江日報記者看到,地鐵建設、施工、監理人員,從籠梯步行下去,到達近13米深的左線隧道井底。整臺盾構機長約85米,大家從尾端一直走到駕駛室,觀察現場每個施工細節。
“江盛號”盾構機開始掘進
武漢地鐵集團建設事業總部業主代表尹孟林介紹,11號線三期首開段張家灣停車場出入場線區間,全長820米,其中750米采用盾構施工,70米采用明挖。目前,明挖段已施工完成;盾構段從張家灣停車場始發,將在江民路區間明挖段接收。
“盾構始發,是個非常關鍵的節點。開弓沒有回頭箭,盾構機一旦出發,必須實時掌握它掘進的速度、姿態。”尹孟林說,目前“江盛號”盾構機正在正常掘進,周邊布設了多處監測點,每天通過數據分析,保證施工安全。
地下近13米深的左線隧道井底,盾構機駕駛室工作人密切觀察行進中的各項數據
尹孟林介紹,區間距離長江約500多米,穿越主要地層為長江一級階地,地層較軟,含水量大,還需下穿高壓電力頂管、燃氣、自來水、雨水、污水等各類管線。“值得注意的是,11號線三期張家灣停車場出入場線隧道與規劃11號線四期隧道呈疊交狀,三期隧道位于上方,為了給四期隧道預留施工條件,需要提前加固軟土,項目部組織相關單位優化設計方案,在確保工程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減小了加固范圍,節約了投資。”
尹孟林正在檢查盾尾密封油脂使用情況
武漢地鐵集團建設事業總部二級項目經理李江龍介紹,11號線三期首開段,從武昌火車站至白沙洲,全長4公里,共設2站3區間。目前,2座車站主體結構已完工,3個區間有一個正在盾構掘進。建成通車后可有效緩解白沙洲地區的交通擁堵狀況,為周邊市民出行提供便利。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