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第四季度,深圳迎來地鐵開通的集中期。從本月起至年底,深圳市將陸續開通12、14、16號線和6號線支線4條地鐵線路,新增里程126公里,屆時深圳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將達到527公里,市民出行更加便捷。10月9日,市人大常委會視察深圳市軌道交通和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情況,這是記者從活動中獲悉的。
本月福田至坪山可乘地鐵40分鐘直達
地鐵14號線擬于10月28日開通。該線路始于福田區崗廈北交通樞紐,終至坪山區沙田,是坪山區的第一條地鐵線路。線路全長50.32公里,設18個站,經福田、羅湖、龍崗、坪山,串聯福田中心區、布吉、橫崗、大運新城、坪山中心、坑梓等地區,全線運行時長49分鐘,從福田中心區至坪山只需要40分鐘就可到達。
從11月底至12月底,深圳市還將陸續開通6號線支線、12號線和16號線。6號線起自光明站,止于深莞邊界,全長約6.13公里,未來計劃連接東莞1號線。地鐵12號線一期工程起于左炮臺東站,串聯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南山中心片區、寶安中心片區、西鄉片區、機場東片區、福永片區、大空港片區及會展片區等地區,止于海上田園東站;未來二期工程將延伸至松崗。地鐵16號線一期由大運站引出,貫穿大運新城、龍崗中心城、坪山中心區等片區,終于坪山田心站,未來二期工程由大運站至西坑。
三大交通樞紐月底開門迎客
伴隨著本月底地鐵14號線的開通,屆時被該線路串聯起來的深圳市三大交通樞紐——崗廈北樞紐、黃木崗樞紐和大運樞紐也將正式開門迎客。
記者9日隨市人大常委會視察組來到位于市民中心東側的崗廈北樞紐看到,裝修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采光天井的設計大氣又極具科技線條感,被稱為“深圳之眼”。“眼睛”之下,中庭跨軌行區玻璃罩為全國地鐵首創,乘客可在站廳層俯瞰列車進出站過程。開通后,將實現2號線、10號線、11號線、14號線的站內換乘,未來還可與1號線崗廈站的地下商業空間直接聯通。
黃木崗樞紐和大運樞紐的設計也各具特色。黃木崗樞紐可實現與7號線、14號線和規劃中的24號線三線換乘;大運樞紐將實現與3號線、14號線、16號線以及深大城際鐵路4條線路的直接換乘。
深圳在建地鐵線路16條
據介紹,目前深圳市已開通12條地鐵、共419公里,1條有軌電車線、共11.7公里,線網密度達0.21公里/平方公里,居全國第一。2021年,深圳市城市軌道總客運量21.9億人次,日均客運強度達1.42萬人次/公里,居全國第一;城市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擔率超60%,在公共交通中骨干作用明顯。
包括上述四條即將開通的地鐵線路在內,深圳市在建地鐵線路共16條段,約227公里,總投資約2305億元。其中,8號線二期由鹽田路站至小梅沙,是第一條通往大小梅沙的地鐵線,目前車站均已封頂,區間盾構完成87%,計劃2024年開通運營。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