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津軌道交通集團所屬鐵投集團創新鐵路市場化投融資模式,先后承擔了京滬高鐵、津秦客專、津保鐵路等15個項目的股權出資任務,投資總額達365億元。
“鐵投集團要發展就要由單一的鐵路投資建設向城市綜合經營轉變,由投資和建設為主業的傳統國有企業向重點負責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的現代化企業轉變,由政府投資為主導的公益型企業向具備良好造血功能的效益型企業轉變。”軌道交通集團總經濟師、鐵投集團董事長陳福興指出。
作為天津市首條市域(郊)鐵路項目,津靜市域(郊)鐵路規劃初期,投入高、回收慢、財政壓力大,這一系列困難擺在眼前,鐵投集團迎難而上,在全國市域鐵路領域內首創了政府投資平臺以社會投資人身份參與項目建設的模式,并積極探索構建市域鐵路沿線及周邊土地一體化綜合開發機制,減輕了政府財政壓力,有力提升了市域(郊)鐵路“造血”功能,津靜市域(郊)鐵路于2021年除夕開工建設。
南港鐵路專用線作為鐵投集團首例自主投資項目,于2021年9月30日投入運營,成為天津市加快“公轉鐵”、打通港鐵聯運“最后一公里”、促進津城濱城運輸結構調整的重要鐵路線,實現了軌道交通集團在鐵路領域自主投資項目“從0到1”的突破。
同時,鐵投集團積極探索,以持有的京滬高鐵股票為抓手,打出了在證券市場投融資革新領域的組合拳。作為京滬公司股東之一,鐵投集團持有京滬高鐵股票約19.26億股。為提高國有資產運作效率,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鐵投集團推動首筆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正式落地,走出創新發展新路徑。目前,鐵投集團正積極推動發行公募基金REITs,探索可交換債等方式,謀劃資本運作、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不斷為創新發展探索新的實施路徑。
此外,鐵投集團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對接金融資本與產業發展的新平臺,謀劃設立預計募集總規模不超過100億元的天津軌道交通產業基金,依靠政策引導、市場運作,引領、放大、撬動各類社會資源和金融資源,發揮國有資本的“虹吸效應”。
2022年6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戰略舉措,鐵投集團緊抓政策窗口期,積極配合國開行天津分行做好資金申報及審批工作,讓專項基金政策第一時間落地,成為市場主體的“及時雨”、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依托軌道交通產業優勢,鐵投集團通過資本運作、基金投資、資產經營、股權管理等方式,打造“盤活+育新”新路徑,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加快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和保值增值,實現由“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全面提升國有資本價值創造能力,為天津軌道交通“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