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隨著“新穿越號”盾構機完成1139環管片拼裝,由中鐵十四局大盾構公司承建的上海機場聯絡線2標單月推進288環,進尺達到576米,平均日進尺19.2米,創造了全預制大直徑泥水盾構國內最快紀錄。
盾構施工現場
上海機場聯絡線是上海市首條市域鐵路,正線全長68.6公里,是國內首條與國鐵網絡互通互聯的市域鐵路示范工程。2標盾構段隧道為全線重點控制工程,隧道長4939.8米,盾構隧道管片外徑13.6米,內部結構包含弧形件、中隔墻等,實現內部結構的全預制拼裝。
掘進過程中,隧道下穿劉家河、黎安路,側穿多處構建筑物等重要風險源,施工風險大,沉降控制要求高。地層地質以粉質黏土為主,過程中易出現黏土大塊,導致泥水環流不暢;同時,因地層變化可能出現刀盤結泥餅疊加因素,易導致盾構推進扭矩及推力增大,需在盾構掘進過程中精準控制各項參數,確保下穿及側穿構建筑物沉降可控。
盾構掘進期間,項目部追求“穩產即是高產”,嚴格按照“連續施工、穩步推進、嚴控參數、飽滿注漿”要求,加強掘進過程中的管理控制。項目部優化施工組織設計,通過優化沖刷裝置、升級泥水輸送系統等舉措,有力保障施工效率,同時,還對設備實行“計劃性保養、預防性維修”,有效保證現場施工的連續性。
操作人員正在駕駛盾構機
在施工過程中,項目部積極推進“智慧工地”建設,確保掘進安全可控。依托公司智能管理云平臺和盾構機可視化系統,對盾構機掘進過程中的設備狀態、掘進參數、施工現場全方位、全時域、無死角監控,公司專家、專業技術人員還對盾構掘進操作提供遠程分析、指導和幫助,結合BIM、3DGIS技術應用,實現盾構管控能力“精”“準”“快”。
此外,項目部還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和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推進黨建工作融入生產中心。項目黨支部持續探索“黨建+質量”工作模式,還組建“老黨員+年輕骨干”的工作搭檔,通過以上率下、以老帶新,發揮黨員領導干部“頭雁”作用,抓黨建、保安全、強質量,為企業安全生產和設備質量提升注入紅色動力,實現黨建工作與安全生產、質量提升“雙融雙促”。
據悉,上海機場聯絡線工程計劃于2024年建成投運。投運后,浦東、虹橋兩大機場中轉時間預計由原來的90分鐘縮短到40分鐘之內,將極大方便旅客出行。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